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一周天气 一周天气
没有广告的天气预报官方版精确到村庄_没有广告的天气预报软件下载
tamoadmin 2024-10-22 人已围观
简介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参观气象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参观气象局作文1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去参观气象局。 去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大家都拿着雨伞,好似一道彩虹在向气象局走去,一路上我们纷纷讨论气象局里是什么样子的。大约过了四十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参观气象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参观气象局作文1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去参观气象局。
去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大家都拿着雨伞,好似一道彩虹在向气象局走去,一路上我们纷纷讨论气象局里是什么样子的。大约过了四十分钟,我们来到了青阳县气象局。
刚走进大门,只见一颗翠竹挺立在草坪中,紫桐树上开满了密密层层紫色的花,还有皎白的迎春花、纤美的白玉兰……还有许多都不认识的花草树木,若是在郊野,那也不亚于世外桃源啊。我们大概待了二十分钟左右,方老师把我们带到了一片空旷的地上,只见这里有很多关于测天气的仪器。据工作人员叔叔介绍,那白白的像小房子一样的叫白叶箱;还有一个雨量器,旁边是一个量杯,上面标着刻度,这两个都是测量雨水的。在右边的拐角处有一根大约四米长的杆子,上面有三片风叶,风叶后有一个像鱼尾巴一样的东西,这是风向和风速定测仪,弱国风大,那么风叶就会转动的很块,弱国风小,那么风叶就会转的很慢;还有一个人地温变送器,可以测量地表温度。左边有两处架着电线的东西,工作人员说那是冬天用的,测量电线结冰的。
参观了仪器,我们来到了二楼的工作室。在那儿工作地以为阿姨告诉我们,刚刚外面的仪器传送到电脑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天气情况,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八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八点都会观察一次。然后将早上八点的调查发到省气象大厅。有些同学会问,有时候天气预报怎么报不准呢?阿姨说,预报,只是预测的,不是绝对肯定的,而且天气随时都会转变。经过阿姨的讲解,我们懂得了很多,让我们长了不少的课外知识。
终于,参观完了整个气象局,对气象局里的设备也都大致的了解了一下,虽然还是似懂非懂,但也让我见识了不少。那里工作的叔叔阿姨每天都为人民的出行坚守这自己的岗位,我要感谢他们,向他们致敬。
学校组织的这个活动真好,不仅长了知识,还让我们学习到了一种精神。要是学校经常有这样的活动那该多好。
参观气象局作文2星期二的早晨,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气象局。我们从学校出发,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汉滨区气象局。
气象局里的高科技产品特别多,都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我们边看边听阿姨给我们讲解,阿姨说:“别乱踩草坪,因为下面埋着电缆呢,电缆可以勘测地下,得出数据。”于是我们走路都小心翼翼的。我们先看了总辐射,它能在有太阳的时候得出数据,大概一小时一次。能见度仪,用来测量能见度。直管地温表,用来测量地温。风杯,用来测量雨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停。我们还看了翻斗雨量器、称重传感器、蒸发器、测降瓶等等;它们每一种都有它们独特的作用,能为我们预知天气,减少灾害。
参观完外面,我们又去参观了里面。看到了柜台里漂亮的模型,还有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开会工作的地方。
这次参观真是很有意义啊!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参观气象局作文3今天早上淮南小主人报又举办了一次活动----走进气象局。时间是早晨9点到那里集合。我前几天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 网上查了相关气象的资料,还列了提纲,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早上,吃完早饭后,妈妈送我和姐姐去淮南气象局。到了那里,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件件鲜红的我们小主人报小记者们专用的红马夹。我们飞速跑过去,同学们已经站好了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纷纷上了楼。
随后,老师又带领我们进了会议室,大家都坐下来观看一台电视机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知道了干旱是没有风而造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由中国和欧亚大陆猛烈碰撞而形成的。
看完整段录像后,老师又让气象局里的一位王叔叔为我们讲述气象局的历史背景,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大胆提问。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王叔叔耐心的解答。从王叔叔的解答中我也有不少收获。如:
1.天气预报从以前人工观测到了现在的自动观测。
2.在预报天气的时候有4个步骤。
3.预报天气分为三类,预报出的天气天数也不一样。
4.在以前画一张天气预报图大约需要30分钟,而现在可以通过 网络,不到3分钟就可以发出去,很节省时间。
解答完同学们的问题后,我也向王叔叔提了一个问题“天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王叔叔的回答是:“因为地球是旋转的,旋转能产生风,让空气在国土上拐弯运转,地球周围的大气产生变化,也就使天气发生了变化。”
我看录像看得很专注,忘了拍摄,但我的笔记本却记得满满的,看完三段录像后大家又排队在气象局的院内集合,老师用手中的照像机为我们拍下了最灿烂的一刻。
今天我收获多多,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了想收获到丰富的知识,要用眼去观察、用大脑去记忆、用耳朵去聆听、用手去写作,今天我不但玩得很开心,还从玩中收获了知识!
参观气象局作文43月30日上午,我们来到市气象局参观、学习。
我们先在外面参观了观测天气的仪器。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能见度仪、风向风速仪、百叶箱等。能见度仪是用来测试大雾天气时所能看到的距离;风向风速仪则是用来测量风向、风速的。
接着,我们观看了模拟风筝实验。富兰克林在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里,将风筝放上了天空,并成功捕捉到了天电。因此,模拟实验时,展馆内雷声隆隆,富兰克林雕塑手中的风筝线被雷击中发亮,我触碰了一下风筝线末端的钥匙,电流给我带来了一阵刺痛感。
在防雷科普馆B馆,我们见识了神奇的“法拉第笼”实验。工作人员先让两个小记者进入笼内,然后将放电杆与笼体接触。两者接触的瞬间,发出了“啪”的声音,并伴有火花蹦出。不过,笼子里的小记者即使碰触笼体,也不会有任何损伤。这个实验让我大开眼界。
活动结束时,我忍不住感叹道:“气象现象真令人称奇。”
参观气象局作文5以前,我每次听到天气预报时,心中总是疑惑不解:为什么他们能知道明天、后天甚至未来7天、15天的天气呢?今天,在参观了萧山气象局后,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首先,得“观天象”,也就是收集现在天气状况的各种数据。这个工作就由放在山上的各种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器等仪器来完成。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被时时传送到了气象局的核心部位——气象台。一进气象台,一排排整齐的电脑映入眼帘,上面是一个大屏幕,四周都是电视墙,一股浓浓的科技味儿扑面而来!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形成气象分析。我仿佛看见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努力工作的情景了!经过不断的模拟和校正,最终形成数据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员也就有了可靠的预报资料。
人类真是太厉害了,科技的力量真强大呀!我相信,“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出现的机会肯定会越来越少!
参观气象局作文6为了迎接世界气象日的到来,我们60名焦作日报校园记者参观了市气象局。
我们来到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气象知识,带我们认识了一些气象设施。
工作人员首先带我们来到工作室,给我们讲了一些气象知识,比如冷暖空气结合就会下雨;发射的雷达碰到云就会自动返回气象站报告数据,便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要下雨、云层的浓度以及云层流动的方向。
气象局的院子里有一台气象应急车,这辆车投资高、作用大、功能先进,具有防雷电系统,主要功能是应急救灾。车顶的方向标有七、八米高;车顶后部有红外线摄像头,可以旋转360度;车顶前部有卫星反射面。院子里还有一个火箭发射架,在云层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射催雨弹,可以人工增雨。
这次参观,我们还认识了雨量筒、酸雨测量筒、地温场……
今天下午的参观,我收获颇非。真没想到小小的气象局竟然储藏着这么多丰富有趣的知识。
参观气象局作文7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洪江古商城展览厅。
一进入展览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千姿百态的根雕作品,有“望月”,有“观塑”,有“向天歌”、“训牛”、“父子情深”、“唐老鸦”等。这些根雕真是栩栩如生,看了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最引人注目的根雕作品要数“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和“龙腾虎跃”,你看孙悟空在前面走着好象在用火眼金睛查看有没有妖魔鬼怪,那猪八戒手持钉钯,张着大嘴好象在打哈吹,和电视里的猪八戒一模一样,唐僧双手合拢在胸前好象前面就是观音寺,正要取经,沙和尚牵着白龙马,扛着铁杖,白龙马不停蹄的向前奔走。“龙腾虎跃”是用一根粗大的树根雕刻成的,看上去好象是一条张牙舞爪的白龙在和一只凶猛的'老虎正在打得不可开交。我不竟赞叹这精湛的根雕技艺。
看完根雕展我们便来到我们便来到一个小展览厅,这里陈列的都是明国初期和清朝的一些文物,有明国初年的纸钱,清朝的大红花轿、太师椅、梳妆台、亮柜、琴凳,真是古色古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亮柜,亮柜的材料全部是用上等的材料做成的,上层雕刻着花纹,有许多空隙,上层是用来放饭菜的,夏天饭菜放在里面就不会潲,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冰箱,下层被封得严严实实,是用来放碗的,看上去非常别致。
走过小展览厅就来到大展览厅,只见大厅正中的墙壁上贴有洪江古商城的巨型照片,洪江古商城被专家称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一幅直观明清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一座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治在全的“活性博物馆”,照片上拍摄的是我们洪江在明清时代遗留下一来的,保存完好的寺院、钱庄、会馆、茶庄、青楼、烟馆、商行、客桟等等。让我们了解了过去洪江经济的发达和美丽的景色,洪江不愧“小南京”之称。
这次参观古商城展览厅真让我们大开眼界。使我们更爱洪江了。
参观气象局作文8我们县气象局于1959年2月1日成立,这个历史还真悠久,比我们父辈的岁数都大。
走进凉爽的大厅,我们恨不得把气象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记下来。因为这次活动,我知道了许多知识。例如:3月23日是国际气象日;气象观测时一般用多普勒雷达来测天气;云彩的不同颜色和云量的大小,会对气象产生影响;北京地磁气象站建于1849年,北京古观象台建于1447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还看了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这些都是与气象有关。
室内参观结束之后,我们转移“阵地”,“杀向”室外——参观完景色宜人的观测场。听着老师精彩的讲解,我们又收获了不少知识,比如说知道了工作人员用百叶箱、日照计、冻土器、地温表、地温变送器、雨量筒来观测天气。
啊!这次参观气象局的社会实践活动,可真是受益无穷啊。
参观气象局作文9太好了!我终于当上了小记者。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情好激动!下午两点,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发了,去往气象局参观、学习。每个小记者面带微笑,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看沿途风景。
不知不觉就到了气象局,首先看到的是温湿传感器,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大的风塔,高度十米左右,气象局的老师告诉我们:风塔上面是风杯,风一刮过,就会开始旋转。还看到了很多自动气象观测仪器,气象局的老师仔细讲解它们的原理和作用,小记者们认真听,也举手提问,老师耐心仔细的解答。
在气象局预警中心的教室里,气象局的老师对我们普及气象知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还观看了气象宣传片,让我们学习了很多气象知识。老师送给我们两本书,大家认认真真看了起来。老师问我们书里讲了什么?,大家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自信满满的回答。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到了很多气象知识,也激发了我们对探索自然的兴趣。感谢老师们的组织,也谢谢气象老师的仔细讲解。
参观气象局作文10五年级五班张杨上午,阿姨载着我、妈妈和弟弟去了三馆体育场观看排球比赛。但是,小记者团还要进行三月的活动——参观气象局。于是,阿姨又载着我们奔向了气象局。
到了气象局,第一波同学已经进去了,我们这第二波同学还得等着。一会儿后,我们第二波同学入场了。从讲解中,我知道了气象局成立于1958年12月20日。气象就是发生在空气中的物理现象,它关系着航空、农业、军事、交通、工业等事业。不止这些,工作人员还详细讲解了预报、怎样观测气象、怎样避雷的知识并领我们参观了一些气象用具。
这次去气象局,可谓是收获频丰啊!
参观气象局作文11今天,爸爸带我到位于杭州馒头山山顶的杭州气象局进行第二课堂的参观。
到了气象局,盖了章,我们便进了体验馆。从中,我懂得了许多气象知识,知道了空气结晶碰到0℃以下的温度就会变成雪。在北方,还会遇到暴风雪,就是大雪碰到暴风。它们夹杂起来卷向村庄,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损失;闪电是一种自然界最大最强的放电火花。它的功率很大,可达到几亿甚至几十亿千瓦,比世界上最大的无线电视台的发射功率还要大几百万倍。所以,在几千千米甚至一万千米以外的地方也能收到雷电发射的电磁波。
后来,我们还玩了“风力自行车”和“抢答游戏”。抢答的都是气象知识,有些题目让我望而却步。因此,只得了个“良”。
这次来到气象局,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的气象知识,还有效地考验了我,收获真大!
参观气象局作文12今天,我参加了小记者活动——参观气象局。
由于去的人比较多,所以我们在外面排队等候,等我刚到一楼的时候,已经有人参观完了。
刚到一楼大厅,只见“耕云播雨兴气象,洁心廉政为人民”与“优质服务创一流,观云测天为人民”这几行大字醒目的挂在大厅的两边。老师给我们讲完参观的纪律后,便带领着我们上楼了。到了二楼,工作人员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气象知识,说着还从电脑里调出了一些我们看不懂的,边让我们看,边解释意思。参观完室内,我们又来到了室外,参观了百叶箱里的温、湿度计与测雨量的雨量器。雨量器由承水器(漏斗)、储水筒(外筒)、储水瓶组成,并配有与其口径成比例的专用量杯。,还有测风向的风向塔。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结束参观的时间。我们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气象局。
参观气象局作文133月23日,我们任村镇中心小学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去参观了林州市气象局。在参观气象局的这半日里,让我终身难忘,因为在这短短的半日里,让我真切的感受到知识是多么广泛,更是让我了解了科技带来的无限乐趣。
那天上午我们坐着大巴来到林州市气象局,一路上风景优美,同学们在路上兴高烈,有说有笑、路边的野花不住的点头,好象是知道我们去气象局而祝贺吧!大树也挺着腰杆显出一副威风鼎鼎的样子, 不知不觉,林州市气象局就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啊,到了,到了!"我们兴奋地喊道,走进气象局,一阵微风吹来,我感到特别惬意,一路上的劳累似乎早已消失到九霄云外了。
来到气象观测站,一位叔叔为我们大概地讲述了每天天气预报的来源。首先要会使用气象仪器,来准确的判断天气如何,还要工作人员们亲自观察自然界各种景观来进行推测,从而获得天气预报。
为了让我们对气象了解的更深度一些,那位叔叔领着我们来到了气象观测台,带我们认识了一下气象仪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大铁架子,叔叔向我们介绍:"这个大铁架的名字其实叫做‘风向塔’,风儿从哪一方吹来,上面箭头便清楚指向那一方,我们就可以知道风向了。"同学们听了,连连点头。
叔叔旁边的一个同学指着一个好似箱子的东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叔叔。"只见叔叔笑呵呵地说:"这个呀,叫‘百叶箱’。"我仔细观察,"百叶箱"就像一架小空调。叔叔接着说:"‘百叶箱’作用可大了!它能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保护仪器免受风、雨、雪的影响,而且啊,它有许多通风口,可以适当通风,能够准确地感应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
"哇!"同学们惊喜地喊道,"这不是百叶箱,简直百宝箱嘛!"
随后叔叔又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温度测量仪、地表测量仪等许多气象仪器。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了遇到一些自然灾害该怎么处理,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还有一些神奇的机器令我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快乐,领略了大自然的无穷奥妙!
参观气象局作文14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当天9时,解东二小的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兴高烈地走进市气象局,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先后参观了观测场和天气预报室。
在观测场,工作人员为同学们细致讲解了地温表、日照仪、雨量器、蒸发皿、百叶箱、风向、风速仪等各种气象观测设备。同学们面对各种新奇的气象观测设备,似乎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
在天气预报室里,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云图的形成及天气预报过程。通过介绍气象要素的集传输、处理计算,大家了解了气象台制作天气预报的流程。大家一边耐心细致地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边还不时地做着记录。最有趣的是个别同学还当了一次气象播报主持人呢。除了这些,同学们还参观了人工增雨发射器,详细了解了其原理和对人们作出的贡献。
这次参观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气象科普知识,还增加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参观气象局作文15在这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五年级六个班全体师生前往气象局参观。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到气象局了!进入气象局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开满紫色小花的不知名的树,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紫色的蝴蝶落在树上,风一吹,蝴蝶就翩翩起舞,美极了。继续往前走,是一棵杏树,开满了洁白的杏花。一阵微风吹过,我全身的疲劳都随着春风烟消云散了,感到无比舒畅,空中也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杏花雨”,雪一样的花瓣从树上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我时不时地用手捧住几朵。
我们养足精神后,随着老师进入了气象观测站。里面的陈设十分简单,一张长桌、几把椅子,可最引入注目的是墙上并排的三个大屏幕,其中一个屏幕上显示着温、湿度、风速等各种气象。一位在气象局工作的阿姨为我们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来历。原来,我们在电视上或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是通过工作人员在气象观测场观察到的数据,再通过高科技电脑来传输信息,气象局的叔叔阿姨还要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充分的理由来评选出适合、正确的天气,做好预报天气这项工作。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气象观测场。那是一个高高的正方形的大平台,中间铺满了草坪,只留下几条窄窄的小道。草坪上有三个一字排开的乳白色箱子,八根立在土中的粗棍和一个高高的风扇一样的仪器。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在小道上,找了个合适的位子蹲了下来,聚精会神地聆听在气象局工作的叔叔和我们一一讲解。原来那个乳白色,底下有四片向外展开的叶子的箱子叫百叶箱,里面安置温、湿度测量仪,既可保护仪器免受太阳的辐射、强风、雨、雪等影响,又可以不打开百叶箱直接利用感应元件来观察天气。土中的八根粗棍是地表温度测量仪,分别测量五、十、十五、二十、四十等不等土温,所以,可不能小瞧了这几根棍子啊!风扇状的塔叫风向塔,用来测量风的流速,后面的小尾巴是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我们还了解了温、湿度测量仪、雨量测量仪等仪器。参观完毕后,我们又排着整齐的队伍返回教室。
本次考察气象局,虽然路途遥远,很辛苦,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气象知识,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如果一个人的双手经常做精细、灵巧的动作,便能激发手指和大脑相连的细胞羣的活力,使手的动作和思维的活动保持有机联系后反应更灵敏。所以,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并且,还把手比喻成大脑的“老师”。
日本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 *** 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促使全部智能的提高。”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相应的“代表区”,而手指的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又占据了较为广泛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神经中枢都是由神经细胞羣组成。
动手学习,孩子的手指计算器
财富教育离不开数学。让孩子爱上数学并不难。从“手指计算器”开始,把身体中的数字和生活中的数字随时当作教材,让孩子在游戏中亲近数学。
3—6岁的孩子数数时,喜欢使用手指。一些家长阻止干预,不让孩子掰手指,怕孩子上学后继续掰手指,影响对数字的记忆。
孩子为什么喜欢用手指记数呢?这个程序需不需要删除?
人类早期开始记数时,和孩子一样使用的是手指,因为每个人都有十个手指。所以,十个十个地数(十进制)就演变成现代的记数体系。至今为止,英语中仍在使用拉丁语的“手指(digit)”一词来表示“数字”。
科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宇宙万物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数学帮助我们揭开了宇宙奥秘,帮助我们了解了居住的地球和其他星球。从纸牌游戏到天气预报,从算盘到计算机,从小小棋盘到卫星飞船飞向太空,数学无处不在。但有些孩子畏惧数学,一上数学课就头疼。
用手指数数方便简单。“手指计算器”是开启数学之门和财富之门的钥匙。
还有用身体来记数的。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落里,至少有900种不同的计数体系,但是并不是“十进制”。有一个部落手指脚趾并用,使用“二十进制”的计数系统,在他们的语言里,“十”就是两只手,“十五”就是两只手和一只脚,而“二十”则是一个人。
这是孩子身体发育的一个原始编程,直观记忆的学习方式是孩子自然的一种选择。让孩子爱上数学,必须尊重孩子原始的学习方式。用手指计数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开始。
为什么人类发明“十进制”记数体系,而不是八进制或九进制呢?十个十个地数数并没有数学上的原因,应是生理上的偶然。人类第一次开始记数时,是不是使用手?
如果了解一下现代记数体系(十进制),这和人类的童年很相似。远古时期,在还没有发明数字语言之前,原始人喜欢用手指作记数工具。记数时,通过掰手指向大脑多渠道传递信息,有利于增强记忆,甚至有时直接用手指表达数字信息。
孩子对数字的记忆需要直观的形象,所以,在记数时,孩子自然把手指当作计算器。中国传统教育重视薰陶,用现代语讲就是营造环境。仔细观察孩子的学习爱好,除了天赋之外,很多来自童年的学习环境。
不管你做什么都需要数学。如果没有数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
日常生活中,数字几乎是无所不在,墙上挂的钟,手腕上的表,手机里的日期和时间,电话数字,汽车牌号,吃、穿、住、行一切都和数字连在一起。
动手创作,让手长智慧
手有智慧吗?手的智慧从哪儿来?
智慧不仅来自头脑,也来自身体,来自生命的每一个器官接受信息的能力和速度,还有精确逼真的表达。查查字典就会发现让手长智慧的秘密,关于手的动词和手掌、手腕、手指紧密连在一起。手的大动作——撑、举、托、拽、扯、拉,牵引臂力、腕力和整个身体。手的小动作——“捏、掐、抓、拿、握”,训练手的精准能力,训练小肌肉的灵敏度,给孩子一双巧手。
手的智慧来自劳动和创作,比如动手搭积木、捏橡皮泥、剪纸、堆沙雕、编织、绘画、做算术题,动手的时候,大脑指挥手动,心在控制着手动,所以,一动手,智慧就出来了。
手的学习,智商的启蒙
有人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大脑能调动身心,手也能调动身心。手动脑动,手动心动。6岁之前,让孩钢琴、画画、做泥塑,最重要的不是将来成为钢琴家或画家,而是用手激活心脑的控制、创造和专注力。
为什么现代社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都市孩子很少动手动脚学习,手脚被无形地捆绑着,第二大脑闲置起来。人的手心、手掌、手指,包括每一个关节都和肌肉、骨骼、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密切相连。
孩子不动手学习,12岁之前缺少“手眼心”、“眼脚心”、“口眼心”的训练,因动作协调性差,上学后,眼手心不配合,就被视为感觉统合失调。
手的创造,世界的
世界上所有文明奇迹都是一部手的。从黄帝的手、张衡的手、毕升的手到郭守敬的手,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明的高峯。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他为什么一身多能?
因为小的时候,他有太多自由时间和空间动手创作。他制作各种玩具,还有器具。无论看见什么新鲜玩意,他都立刻动脑思考,然后动手去做。
13岁的郭守敬得到了一幅“莲花漏图”,莲花漏是一种计时器,由好几个部分配制而成,仅仅依据一幅图,想掌握莲花漏的制造方法和原理非常难,他对图样作了精细的研究,居然发现了制作方法。
20岁时,他凭着对地理现象的细致观察,由他做现场合计总指挥,修复了的石桥令人惊叹不已。后来,郭守敬设计和监制了很多新仪器: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之多。
郭守敬的创造力从哪儿来?从他的故事里会发现,他有极好的天赋才能,然而,18岁之前,如果他像今天的孩子一样,每天从7点到晚上22点都在忙着做各种作业,没有时间动手学习和创作,他的天赋才能得不到滋养生长,就像春天的树苗不能及时得到阳光和水一样,即使后来给他机会和平台去创造,他能有如此的作品吗?
动手创作,让手长财富
成人喜欢通过言语来宣泄,而孩子却喜欢用想象和创造来解决现实遇到各种难题,通过动手创造一个物件寄托思念,创造一个玩具来驱赶恐惧。
成人看见一件东西,先想它是什么?能做什么?而孩子则先想它能变成什么?怎样变更好玩更有趣?怎样创意才能带来快乐。孩子的创作想法从哪儿来?来自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还有心灵深处的记忆。
有一笔教育财富,一直被忽略和摒弃,那就是对手的早期开发。大家都熟悉“心灵手巧”这个成语,也可以反过来说“手巧心灵”。决定手巧与不巧的是12岁之前“眼手心”的协调训练,巧手巧在小肌肉的发达和高度灵敏。
每个孩子都朦胧地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并以多种形式不断地彰显,向父母传递信号:看看我灵巧的手,神奇的手。
美国汽车大王,开创汽车史上不老神话的亨利·福特,他比爱迪生晚出生16年,他的童年、少年有许多与爱迪生相似的地方。
亨利·福特有一个“百宝箱”,装着自制的小刀、螺丝刀等各种工具。有一天,小朋友鲍伯拿着一块漂亮的手表找福特玩,向他炫耀哥哥赠送他的最新礼物。福特接过表仔细看了看发现,表针都是不动的,原来是一只坏表。
5岁的福特认真地说,让我来帮你修理一下吧,鲍伯不相信:“我哥哥在城里找钟表商都没修好,你怎么可能修好呢?”
“相信我,拿过来,我一定能修理好。”福特小心翼翼地打开表,取出一个个零件,依次放在白手帕上,盯着零件沉思片刻,忽然兴奋地大叫一声:“我明白了。”然后,开始组装零件,上紧发条,银表神奇地滴答滴答响起来了。
“天哪,福特真的把表修好了。”鲍伯逢人便说。
从此,福特把家里的钟表一只接一只地拆开,拆开之后再照原样重新装好。拆了装、装了拆,从不厌倦。后来,他帮左邻右舍和整个村庄修理钟表。
上小学后,小福特上课时,经常将书本竖在课桌上,躲在书本之后继续进行他喜爱的钟表匠的活计。不断地拆装,使小福特掌握了许多钟表的机械原理,从而小小年纪就可以为村里的人们修理各式钟表了。
12岁那年,小福特生平第一次看到了不用马拉动的蒸汽车。他惊奇至极,围着汽车看了又看,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当小福特明白了是煤将水烧开产生蒸汽,蒸汽以其自身的力量推动车轮转动时,他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奋与激动。他第一次意识到钢铁的动力可以代替人类血肉之躯的体力劳动,同时也可以取代畜力了。
从这时起小福特就立下了志向,一定要造出不用马拉而靠机器推动行走的车辆。
12岁之前,孩子的动手学习能力不但表现出某种个性才华,更重要的是在近乎游戏式的动手学习过程中,孩子彰显出以下五种能力和成就大业的特质:
1.敏感——一看就会,领悟力强
2.精准——高度的模仿力和精确的表达
3.痴迷——心无旁骛,静心创作
4.专注——废寝忘食,一玩就是半天
5.坚持——有地坚持做一件事
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但由于父母喜欢跟着社会流行的成功学理论走,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母常常会武断地封锁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再比如:学计算机或学金融容易找工作,父母不管孩子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才能,逼着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学科,选择流行科目。
世界的财富都是从小心灵手巧,长大后不断在探索的发明家创造的,而巧手孩子需要父母发现的眼睛和给孩子提供发展的空间。
竖起拇指,锁住食指
手不但有智慧,还有丰富的表情,可以帮助我们传达思想感情,也可以进行交流沟通,例如:聋哑人用手交流,称为“手语”,下棋人用手对话,称为“手谈”。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用手表达喜悦、快乐、激动、愤怒、敌意、仇恨、蔑视、赞美、决心、沉思、庄严、成功等思想情绪,有时候,理性告诉我们不要指责孩子,嘴巴被管住了,但眼睛和手却泄露了真情。
快乐、感谢、兴奋时的手语——双手鼓掌
一定要为孩子鼓掌,鼓掌是给孩子加油打气,也一定要教孩子给别人鼓掌,支持鼓励别人。还要学会时刻给自己鼓掌,因为人生的路上,我们一直需要给自己加油打气啊!
生气、愤怒、指责时的手语——伸出食指
千万不要用食指指着孩子的鼻子尖讲话,你指责孩子,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指责和挑剔别人。这种不尊重不友好的待人态度,会赶走财富,而不是招来财富。不论在商场、职场,只要“锁住食指,竖起拇指”,就会迎来机会。
欣赏、赞美、称颂时的手语——竖起拇指
请发现孩子的优点,看见孩子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一定别忘了竖起大拇指!竖大拇指就是欣赏鼓励和赞美,竖大拇指就是给阳光、给空气、给水,滋养孩子快乐成长,还有,大拇指像黏合剂,能把人立刻拉近,而食指是分离剂,喜欢把人拉远。
手是人的第二个自我,手能传达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人类在进化中,创造了一系列手的语言,手可以代表大脑表达思想、情感、意愿和承诺。
证明属于自己或诺言时,不需要语言,只需要按下手印。全世界没有相同的手印,所以每个人的手印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家庭教育中,手语在无声地发挥着作用,经常对孩子竖起拇指,孩子自信开朗,经常对孩子伸出食指,孩子就自卑胆小。
如果手脚闲着,大脑也跟着闲着,屋子不住就会老旧,脑子不转也会生锈,如果手脚都不动,一直呆着,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在日常生活中,说某个人傻,前面一定要加一个“呆”字,这个人“傻呆呆”的,或者说这个人“呆傻呆傻”的。顾名思义,人是怎么变“傻”的?是“呆”出来的。
尽管年轻父母都意识到了动手学习的重要,但孩子依然没有动手学习的时间,每天依然只动手做两件事:写字和计算。手指的发育也有关键期,中国传统教育重视童子功,童子功第一讲究时间性,主要是讲12岁之前手脚骨骼、肌肉、韧带的可塑性强,还有细胞的记忆力。第二讲究“功力”,功力讲的是受训的时间,不论学钢琴,还是学二胡,没有三年以上的训练不算有功底。童子功为一生的成长打底,也为成功奠基,12岁之前习得的能力,将终生不忘,所以,有了童子功法,可终生受用。
手巧的人行动力强,手笨的人行动力弱。任何一项发明都是靠手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