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中央气象预报的霜冻线_霜冻预警信号发布
tamoadmin 2024-10-29 人已围观
简介1.天气预报都有哪些天气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群?4.关于天气谚语的讲解中央气象台今天也发布了“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天气预报,具体预报如下:1、江淮、江南等地多晴好天气预计9月30日至10月6日,江淮、江南及华南北部地区主要为晴到多云天气,紫外线较强,风力不大,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日最高气温一般为28~31℃,最低气温19~22℃。期间,上海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特奥会开幕式
1.天气预报都有哪些天气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3.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群?
4.关于天气谚语的讲解
中央气象台今天也发布了“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天气预报,具体预报如下:
1、江淮、江南等地多晴好天气
预计9月30日至10月6日,江淮、江南及华南北部地区主要为晴到多云天气,紫外线较强,风力不大,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日最高气温一般为28~31℃,最低气温19~22℃。期间,上海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特奥会开幕式的天气晴好。
2、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等地多阴雨天气
黄金周期间,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多阴雨天气,华北中南部多阵性降雨,大部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
3、冷空气将影响中国
10月3日前后,受一股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将出现2~8毫米降雨(雪),并将出现5~6级偏北风,气温明显下降;5~7日,受东移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3~15毫米降水,西北地区东部偏东地区、华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发生雷电天气的可能;淮河以北地区有4~6级偏北风,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4~8℃,其中内蒙古东部和东北等地的局部地区气温下降幅度将超过10℃;新疆北部和西部、青藏高原、内蒙古、黑龙江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西北东部、华北北部最低气温可达5℃以下。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东部,辽宁,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的北部将出现初霜冻。
4、南海中北部和华南沿海将出现较大风雨天气
预计1~5日,受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南海中北部和华南沿海地区将出现较大风雨天气,南海、台湾海峡、华南南部沿海地区将有7~9级大风,部分海区风力可达10~12级;华南南部地区降雨量一般有40~70毫米,其中两广沿海和海南岛降雨量有80~180毫米,海南岛的局部地区有200毫米以上。
天气预报都有哪些天气
晴:指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但云量占天空不到1/10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高很薄的云,但对透过阳光很少有影响的也称为晴。多云:当空中的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4/10~7/10或高空云量占天空面积的6/10或以上时称为能够为多云。阴天:凡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8/10及以上是称为阴。阴天是天色阴暗,阳光很少或不能透过云层。雾:指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当这种集合体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00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降到1000~10000米之间时称为轻雾。
小雨:4小时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称为小雨。中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10.0~24.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2.5~8.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大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8.1~15.9毫米时称为大雨。暴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0毫米和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时称为暴雨。降雨量达到100.0~199.9毫米的称为大暴雨;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雷阵雨:指伴有雷电现象的阵性降雨,起特点是降雨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的强度变化大。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物。指云层中将下的直径大雨5.0毫米的圆球形或圆锥形冰块,起形状也有不规则的,单体称为雹块,由透明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大的雹块直径可达十九厘米。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雨夹雪:指雨滴和湿雪同时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现象。发生时,近地面的气温略高于0℃,当雪降落到这层空气中,部分雪融化成水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报告的天气类型具体如下:
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
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
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
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0毫米。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
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群?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准确、及时地发布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5张)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
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气象事业纳入中央和地方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财政预算,以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建设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其投资主要由本级财政承担。
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
第四条
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及时主动提供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
第五条
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的气象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第六条
从事气象业务活动,应当遵守国家制定的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第七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培养气象人才,推广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保护气象科技成果,加强国际气象合作与交流,发展气象信息产业,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各级人民应当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艰苦地区和海岛的气象台站的建设和运行。
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
外国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活动,必须经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章 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
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重要气象设施的建设规划,报院批准后实施。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修改,必须报院批准。
编制气象设施建设规划,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条
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前,应当按照项目相应的审批权限,经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同意。
第十一条
国家依法保护气象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设施。
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当地人民应当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
未经依法批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迁移气象台站;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应当报经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需要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应当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批准。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气象专用技术装备应当符合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经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合格;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不得在气象业务中使用。
第十四条
气象计量器具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经气象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气象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气象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三章 气象探测
第十五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向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气象探测资料。未经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批准,不得中止气象探测。?
院气象主管机构及有关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适时发布基本气象探测资料。
第十六条
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及其他从事气象探测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气象资料共享、共用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其他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交换有关气象信息资料。?
第十七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海上钻井平台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国际航线上飞行的航空器、远洋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报告气象探测信息。
第十八条基本气象探测资料以外的气象探测资料需要保密的,其密级的确定、变更和解密以及使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
第二十条禁止下列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障碍物、进行爆破和石;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三)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其他影响气象探测的行为。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由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各级人民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并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庄和集镇规划。
第二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属于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院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属于其他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应当事先征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并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建设。
第四章 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可以发布供本系统使用的专项气象预报。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提高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三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并配合军事气象部门进行国防建设所需的气象服务工作。?
第二十四条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省级人民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保证其制作的气象预报节目的质量。 广播、电视播出单位改变气象预报节目播发时间安排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气象台站的同意;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第二十五条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时间和气象台站的名称。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六条信息产业部门应当与气象主管机构密切配合,确保气象通信畅通,准确、及时地传递气象情报、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气象无线电专用频道和信道受国家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挤占和干扰。
第五章 气象灾害防御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服从人民的指挥和安排,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二十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可能影响当地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及时报告有关气象主管机构。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监测、预报气象灾害所需要的气象探测信息和有关的水情、风暴潮等监测信息。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根据防御气象灾害的需要,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并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信息,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有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本级人民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工作。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必须具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并使用符合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遵守作业规范。
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六章 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三十二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候的综合调查、区划工作,组织进行气候监测、分析、评价,并对可能引起气候恶化的大气成分进行监测,定期发布全国气候状况公报。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当根据本地区气候的特点,对气候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保护的重点作出规划。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本级人民的规划,向本级人民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和推广应用气候区划等成果的建议。
第三十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具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经其审查的气象资料。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造成危害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
(三)从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审查的。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不具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或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不符合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伪造气象资料等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二)气象探测,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对大气和近地层的大气物理过程、现象及其化学性质等进行的系统观察和测量。
(三)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四)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五)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第四十二条气象台站和其他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的单位,从事气象有偿服务的范围、项目、收费等具体管理办法,由院依据本法规定。
第四十三条中国气象工作的管理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气象活动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五条本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18日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同时废止
关于天气谚语的讲解
它是日本的制高点,它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它也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它是富士山,日本人供奉的“圣山”。今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活火山。
世界最大活火山--富士山
富士山在日语中是“火山”的意思。位于本州的中南部,跨越静冈、山梨两县,是日本最高的山峰。虽然现在的富士山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要小心喽!!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处于休眠状态。
富士山由山脚到山顶分为十合,由山脚到半山腰合称为五合目,再由五合目往上爬分为目、七合目直至山顶的十合目。每个合目都有休息的地方,但是大巴车只能到达五合目,再往上走就只能徒步登山了。
半山腰的五合目。
五合目标志牌。
四季富士山,每个季节都很美~
四季富士山之樱花美
每年的3-4月份是樱花盛开最美的季节,虽然已经过了樱花盛开的季节,但是提到富士山怎能缺少樱花的搭配呢?快来回味一下富士山遇上樱花的美景吧!!
四季富士山之薰衣草香
到了夏季7月份,紫色会成为日本最绚丽的颜色,富士山脚下的一片紫色的海洋,沉醉在其中,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在薰衣草丛中感受薰衣草的花香。
四季富士山之赏枫忙
这个季节的富士山被一片红色的枫叶包围,层林尽染的红色,给了TA另一种美丽。每年的9-10都是欣赏枫叶的最佳时节,如果能来到这,一定要拍下这绝美的景色!
四季富士山之冬雪寒
冬季的富士山一副银装素裹的装扮,枝头落上的积雪,给富士山更添几分冬日的姿色,美不胜收!在雪白的世界里,TA“头顶”的积雪似乎又多了几分。
前往富士山
前往富士山非常简单,只要在东京的新宿站搭乘JR中央线至大月车站,再转富士急行线,在富士吉田车站下车即可。但是由于富士山顶的积雪,只有在7、8月才能登顶富士山。
其他的季节可以乘车到达五合目进行观赏。
你知道吗?富士山三大不可思议
1.富士山顶有时会像钻石般闪耀
富士山在不同时期会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丰富的“表情”,因此拥有众多别名。在太阳从富士山顶升起或落下的瞬间,眼前所见宛如闪闪发光的钻石,这种现象就称之为钻石富士。富士山与光芒四射的太阳交织而成的风景堪称大自然的艺术杰作。
钻石富士,独特的美景。
2. 富士山顶上云朵的形状可预测天气
覆盖在富士山上的众多云朵中,帽子云和卷云尤其出名。二者都是荚状云的一种,而且不仅限于富士山,只有有山的地方都会较常见。只是富士山的荚状云格外美丽且变化独特,按形状就分为20种帽子云和12种卷云。
“帽子云覆盖山顶,一层斗笠就是下雨的征兆。”“山顶上方飘着悬浮斗笠,预示著天气晴朗。”在富士山山麓地区还有很多类似这样与富士山上的云朵相关的谚语。自古以来人们就是通过观察富士山顶上云朵的状态来预测天气,对农耕和生活都很有帮助。实际上,河口湖气象站在1933年至1932年的20年间对富士山的云形进行了观测和分类,其预报精度之高也等到了证实。
富士山的帽子云
3. 山顶一共有9个
远远望去,富士山的山顶看似平坦,走在山上才发现那里不是平的,而是险峻的山脊道路。富士山的顶部是由9个山峰将火山口团团围住的,即吉田山口、须走山口的山顶——久须志岳、成就岳、伊豆岳、朝日岳,御殿场山口的浅见岳、驹岳,富士宫山顶的三岛岳和日本海拔最高处3776米的剑峰,以及白山岳这9个山峰。
世界十大活火山排名
1.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坦博拉火山,上一次爆发:1967年
坦博拉火山于1815年以一种极其壮观的方式爆发,改变了当时全球的气候模式,导致义大利6月霜冻和弗吉尼亚州7月下雪,并在欧洲和美洲造成大片农作物的绝收,超过7.1万人丧生,随后饥荒和疾病困扰著更多的人。
2.冰岛卡特拉火山,上一次爆发:1918年
如果卡特拉火山再次爆发,强度将是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的10倍。卡特拉火山将喷发更多的火山灰,波及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对空中旅行和经济贸易有着更大的破坏性影响。一次喷发可能会毁灭欧洲的经济,也许甚至使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和萧条期。
3.加那利群岛拉帕尔马别哈火山,上一次爆发:11年
美国和英国科学家警告说,别哈火山大喷发可能导致整个火山西侧落入海中,在大西洋造成一次“超级海啸”。海浪以每小时805公里速度翻滚,海浪高达48.7米,这将颠覆美国佛罗里达州、巴西沿海和欧洲部分地区。
4.义大利维苏威火山,上一次爆发:1944年
苏威火山一旦爆发,破坏性将更大,因为大约有3百万人居住在火山附近,其中60万人住在火山区。根据威利斯研究网站的预测,一次喷发可导致至少8000人死亡,造成超过2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维苏威火山被称为欧洲最危险的火山。火山灰将改变欧洲的气候,使那不勒斯地区变成一片死气沉沉的荒漠。
5.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上一次爆发:2000年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北半球第三高活火山,位于墨西哥城以西40英里处,附近居民有180万。东边 30英里处是一座有两百万人口的城市普埃布拉。
专家分析,该火山如果爆发将形成致命的泥石流,给当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6.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上一次爆发:64万年前
如果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超级火山”再次爆发,整个北美洲都将受到影响,从加拿大温哥华到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市,都将变得不再适合人们居住,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7万3千年前在苏门答腊岛的那场同样程度的火山喷发,将整个地球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冰冻期,人类几乎灭绝。
7.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2006年5月发生的地震引发的岩浆活动造成 5000人死亡。2007年,喷发的火山灰甚至到达了将近4000米的海拔高度。
默拉皮火山属于普林尼式喷发,大约每千年大规模爆发一次***喷涌而出的岩浆总量可达1立方千米,漫天飞扬的火山灰足有20至 50千米高***。
最近一次大爆发大约发生在公元1006年喷发的火山灰覆盖了整个中爪哇地区,很可能导致统治了3个世纪的信仰印度教的马塔拉姆王国的覆灭。
8.刚果尼拉贡戈火山,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2002年火山爆发产生的高速岩浆流至今还在流淌。
与默拉皮火山一样,尼拉贡戈火山也具有层状火山特有的陡峭山坡。
火山喷发后,高碳含量的岩浆在山坡上形成的是高速的岩浆流,而岩浆一般只有在缓慢流动的情况下才不具有杀伤性。
9.罗斯勘察加半岛,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1945 年,喷涌出0.25立方千米岩浆。
阿瓦钦斯基火山虽然不是堪察加半岛上最大最活跃的火山***这个殊荣归属于克柳切夫火山***,但也不甘落后,自1737年以来已喷发16次之多。
阿瓦钦斯基属于爆炸性喷发,发生时伴随着大雪崩和泥石流,因此而得名。
10.律宾八打雁省吕宋岛,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17年10月3日,距最近一次喷发大约100年
在横贯吕宋岛西侧的众多火山之中,311米高的塔尔火山,是公认的最著名也是最活跃的火山。自1572年以来塔尔有记录的喷发就多达33次。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11年,当时从火山基部喷涌而出的火山碎屑流毁坏了附近的村庄造成100名村民丧生。
塔尔火山活跃的状态严重地威胁到了附近许多居民区村民的生命安全,菲律宾火山和地震局在附近设观测点严密监控塔尔火山。
天气谚语概述
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我国天气谚语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做长、中、短期天气预报
历史悠久
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测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气象的记述。春秋战国时期荀况在“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说明了天气气候的变化是有客观规律的,而且提出要“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要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东汉时王充在《论衡·寒温篇》中指出“春湿、夏暑、秋凉、冬寒,人君无事,四时自然”;在《论衡·变动篇》中引用了天气谚语“故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痼疾发”,意思是天要下雨就会有蚂蚁搬家,蚯蚓出洞,琴弦变松,人体的一些老毛病发作等现象出现。北魏贾思朗在《齐民要术》中也叙述有天气谚语“天气新晴,是夜必霜”等。唐诗中也有引用谚语的,如“朝霞晴做雨”就一语道破了朝霞和降雨的关系;杜甫诗中也有“布谷催春种”这种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而且有人把关于降雨的天气谚语汇编成“相雨书”。宋代沈括著的《梦溪笔谈》也引用有天气谚语。明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引用了许多天气谚语,如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行得春风有夏雨”,“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重阳无雨一冬晴”等等,也有关于“舶棹风”和“伏旱”关系的谚语,“梅雨过风弥日,是日舶棹初回,谚云,舶棹风云起,旱魃空欢喜,仰面看青天,头巾落在麻圻里”;舶棹风即我国东南沿海的信风,此时梅雨已过,虽然有送舶棹初回的东风,却不会有什么大雨,只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仰面看青天”的伏旱了。徐光启也在著名的《农政全书》中记载了天气谚语,也有用物侯作长期天气展望的,如“藕花谓之水花魁,开在夏至前主水”,是说荷花开在夏至前(偏早)预示未来雨水偏多。还有些古书,比如《月令广义》、《风土记》、《田家志》、《乐清县志》、《卜岁恒言》、《农侯杂占》等也记载了一些天气谚语,但是这些有文字记载的谚语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的天气谚语只是在民间流传,因此将他们搜集起来,加以整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内容丰富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有所差异,因此天气谚语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东海西至新疆、西藏,到处都有天气谚语。例如黑龙江有“初冬寒春雨多”;南海的西沙群岛有不少关于台风的天气谚语,如“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到)”,“古龙晒太阳”是指在太阳下方有一束橙**的黄带;东海同样有很多关于长、中、短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如舟山群岛的“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是说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如果遇上偏北大风,则预示着6,7月早稻扬花或收割的时候会有台风影响;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气谚语,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来年春暖多风沙”,西藏的“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天气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于气候描述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如湖南省韶山地区就有“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在华北和黄淮地区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有些是反映了气象关系,“霜后暖,雪后寒”就是一例,霜冻一般出现在冷空气侵袭后的高压控制下,霜后多是风小、天晴、阳光明媚的天气,自然比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气的前锋和暖湿空气相遇产生的,冷空气的主力还在后面,而且雪面对太阳辐射能吸收很少,这也是雪后寒的原因之一。这类谚语也不少,像“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凉)”等等那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许多谚语是关于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变化的,在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中又有关于旱涝、降水和冷暖趋势的,关于降水过程和冷空气活动的,以及关于稻冻、大风、冰雹、台风的等等。
关于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 东南风,燥松松。(江苏江阴)
* 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浙江、广东)
*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广东)
*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 六月西南天皓洁。(江苏无锡)
* 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河北滦县)
* 十雾九晴。(河南商邱)
* 一雾三睛。(河北威县)
* 迷雾毒日头。(江苏常州)
*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 大雾不过三。(湖南)
*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河北)
*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呼和治特)
*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这叫做热带气流雾。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 雾下山,地不干。(呼和浩特)
*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内蒙古呼和治特)
*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 (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 山罩雨,河罩晴。(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田家五行》论日)
*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 夜晴无好天。(河北)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 、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 、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