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通道一周天气预报_通道县一周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10-04 人已围观

简介1.天气预报中颜色预警 有用吗?不上网的人知道的有多少?2.天气预报4月四川省九寨沟.都江堰.黄龙3.我国目前主要的气象卫星是什么气象卫星4.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的预报是怎样的?1、宁夏青铜峡市8月15号至8月20号的天气状况2、有没有朋友了解宁夏青铜峡市那边的煤矿天气情况以及生活条件,兄弟在此感谢了。3、青铜峡白天天气,夜间天气怎么样4、有关宁夏天气气候八百字小短文宁夏青铜峡市8月15号至8月20

1.天气预报中颜色预警 有用吗?不上网的人知道的有多少?

2.天气预报4月四川省九寨沟.都江堰.黄龙

3.我国目前主要的气象卫星是什么气象卫星

4.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的预报是怎样的?

通道一周天气预报_通道县一周天气预报

1、宁夏青铜峡市8月15号至8月20号的天气状况2、有没有朋友了解宁夏青铜峡市那边的煤矿天气情况以及生活条件,兄弟在此感谢了。3、青铜峡白天天气,夜间天气怎么样4、有关宁夏天气气候八百字小短文宁夏青铜峡市8月15号至8月20号的天气状况

空气质量实况

空气质量:良AQI:74PM2.5:37

PM10:72O3:178NO2:34CO:2.337

天气:多云30℃

西北风2级湿度:33%

有没有朋友了解宁夏青铜峡市那边的煤矿天气情况以及生活条件,兄弟在此感谢了。

大西北都很缺水的

青铜峡没去过,靠近黄河可能好一点,看卫星地图,那绿化还可以的

青铜峡白天天气,夜间天气怎么样

宁夏青铜峡天气预报

20:25实况

相对湿度83%

西南风1级

18℃

20日夜间

多云

15°C

微风

有关宁夏天气气候八百字小短文

宁夏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oC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oC以下。

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oC。所以即使在夏季去宁夏,也应该准备几件厚衣服。每年5月-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宁夏地处中国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由于位于中国季风区的西缘,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7月最热,平均气温24°C;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时间长,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最冷,平均气温-9°C。全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南部六盘山区阴湿多雨,气温低,无霜期短。北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宁夏四季分明,春天暖的快,秋天凉的早。5~9月间,宁夏山川气候宜人,风景如画,是旅游观光的黄金季节。

宁夏位于中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转折的过渡地带,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高差近1000米。境内山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丘、沙地散布。

宁夏处在北纬35°25′至39°25′;东经104°10′至107°30′之间,地处中纬度内陆,远离海洋。在北半球,太阳的直射点每年规律地运动于赤道两侧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地理纬度决定一个地方的太阳高度角大小,日照时间长短及获取太阳能量的多少,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一年中太阳高度有较大的变化,以北纬38°的宁夏平原为例,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为29°,日照时间为9小时21分;夏至日中午太阳高度为79°,日照时间为14小时49分,这就是造成“冬冷夏热”的基本原因。

地形地貌的影响

宁夏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黄土面原、鄂尔多斯台地,黄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和沿山地区的洪积扇,以及六盘山、罗山、贺兰山等山地。地势南高北低,西陡东缓。地貌由南部的流水侵入地貌向北部的风蚀地貌过渡。

地形地貌及地势高低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气压的高低主要是海拔高度引起的,海拔愈高,气压就愈低,贺兰山气象站海拔2910米,年平均气压为715.0百帕,而山下的平罗海拔l099米,年平均气压达到892.0百帕。

风受地形的影响,可使风向、风速发生变化,而造成地方性风。惠农处在贺兰山与桌子山之间的咽喉狭窄地带,当风从北部开阔地区吹入时,峡谷的作用使风速加大,所以惠农是宁夏大风最多的地方。大武口紧靠贺兰山东坡,夏半年出现较多的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间吹山风,这是由于山坡和谷地热力作用不同步,空气密度不一致引起的。整个宁夏平原的主导风向为北风,与贺兰山南北走向基本一致。山脉能够改变气流运行的方向,如浅层的西风,受到贺兰山阻挡时,因无力翻越山顶,便沿西坡南下,行至南段山脉较低处便会越山而过,然后再沿山北上,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青铜峡吹偏西风,而银川吹的是偏南风。

山脉、地形对气温影响更为明显,贺兰山、六盘山年平均气温分别只有-0.8℃和1.0℃,而山下的银川、隆德与固原,年平均气温分别为8.6℃、5.1℃和6.2℃。由山下至山顶温度垂直递减率,贺兰山东坡为0.53℃/100米,六盘山西坡为0.58℃/100米,六盘山东坡为0.49℃/100米。气流越过山脉下滑时,会产生干绝热增温的焚风效应,所以贺兰山东坡的年气温普遍高于西坡的巴音浩特1℃,大武口紧靠东坡,焚风效应更为明显,年平均气温比巴音浩特高2.4℃。山间盆地、谷地较开阔的平原容易引起冷空气的堆积而造成霜冻,六盘山下的隆德,处在四周环山的谷地,有利于冷空气堆积,所以隆德气温≤2℃初霜日出现最早(9月18日,终霜日结束最迟(6月3日,无霜期最短仅有103天。

迎风坡地形对气流有抬升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形成。所以贺兰山、六盘山较其四周地区的降水量为大,降水日为多,大多数暴雨也在山坡地区发生。贺兰山年降水量429.8毫米,≥1.0毫米年降水日数达90天,而沿山各地年降水在200毫米以下,年降水日仅有45天左右。六盘山南坡是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地形抬升使山地的降水特多,六盘山、泾源、隆德年降水量达600一700毫米,年降水日数多达l10—130天,而处在北坡山后的固原年降水量为478.2毫米,年降水日数为95天。

天气预报中颜色预警 有用吗?不上网的人知道的有多少?

我国已经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推出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卫星成功进入了预定轨道。

某专家介绍,风云第3号设计寿命5年,恒星装有先进的遥感仪器,除了微波温度计,微波潮流仪,微波成像仪,空间环境监控仪器包和全球导航卫星掩模探测器等5型遗传仪器,红外线高频仪大气检测器,近红外高频温室气体监测器,广角奥罗拉成像仪,电离层光度测量是一种新的开发。核心仪器中的分辨率光谱成像器已经升级了第一个繁星,并且性能显着提高。

中型分辨率谱成像器

风云第3系列的核心仪器之一是中型分辨率谱成像仪。

升级此仪器后,它可以与美国最新的联合极端轨道气象卫星的最新成像仪器相媲美,并成为最先进的宽遥感仪器之一。

据报道,中分辨率光谱集成了原始凤云第3号卫星两种成像仪器的功能。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像仪器,以获得250米的分辨率红外分裂窗口区域数据。你每天都没有差距。世界250米的分辨率真彩色图像,实现云,气溶胶,水蒸气,土地表面特征,海水等高精度定量反应,为中国的生态治理和恢复,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持,提供了中国观察全球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和气候评估。

红外高频大气垂直探测器

该仪器在世界上用最先进的傅立叶干扰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气体系统的高光谱分辨率,包括1370个通道。

据报道,与原始风云3号相比,光谱通道数量增加了70次,频谱分辨率达到高达0.625厘米,可以提高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轮廓倒置精度超过1次,极端大大提高了我国中期和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支持能力,并扩大了天气预报的有效老化老龄化2-3天。

高光栅温室气体监测器是一种监控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遥感仪器。

“这个乐器更有趣。”张鹏表示,该仪器可以获得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的全球浓度分布和时间变化,提高区域温室气体通量的定量估计在区域规模上。分析和监控全球碳源,为巴黎气候大会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监测数据。

“在去年年底,我国推出了一颗碳卫星。碳卫星的一项任务是进行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二氧化碳是全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参数,因此对全球二氧化碳非常重要监测,丰云No.3 D高光电温室气体监测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广角光学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

有两种与空间环境密切相关的新仪器,广角光学成像和另一个电离量大计。

广角光学成像仪是世界上第一遥感仪器,可从空间获取极光图像。紫外线带可以实现极端的紫外线带,极光图像,空间分辨率约为130°×130°。可以监测10公里,非常光边界位置,电离层全球图像和沉降电子分布,并且可以报道极性的电力和极性的光度和沉降颗粒的偏振,以及磁场预测磁层是子预测和极性区域电离层天气预报。

通过测量氧原子和氮素分子的角辐射强度,反转夜间电子浓度和白天氧氮比参数来测量电离光度计,以实现电离层状态并改变监测。

天气预报4月四川省九寨沟.都江堰.黄龙

当然有用啦

(1)蓝色汛情预警(IV级)

如果您收到蓝色预警,就表明市区河道水位可能达到警戒水位,且水位可能继续上涨;或市区部分城区道路、立交桥下、低洼地区开始积水,有部分房屋进水。

(2)**汛情预警(III级)

收到**预警,则意味着可能出现了以下情况:南部山区对市区有影响的水库有可能发生险情,并对市区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或市区河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且水位可能继续上涨;或市区部分城区道路、立交桥下、低洼地区积水状况影响通行。

接到**预警后,建议市民减少外出,减少驾车外出,不在危房内停留避雨。

(3)橙色汛情预警(II级)

如果市区内主要排洪河道开始出现漫溢;或南部山区对市区有影响的水库有可能发生较大险情,并对市区预计将产生较大影响;或黄河有可能发生漫溢或决堤,严重影响城市安全,将发布橙色预警。

一旦发布橙色预警,建议市民最好留在家中,不要到郊区和山区活动,尽量避免在低洼地带或地下通道停留。

(4)红色汛情预警(I级)

只有在小清河有可能严重倒灌;南部山区对市区有影响的水库有可能发生重大险情,并有可能对市区构成重大威胁;黄河洪水可能倒灌市区,或者气象台发布红色暴雨预警时,才发布红色预警。

我国目前主要的气象卫星是什么气象卫星

成都九寨沟游记

错过了低价位的淡季,为了配合档期只好在旺季选择出行,五月之前一般属于游九寨沟的淡季,门票80+观光车80,比旺季要少一半还不止,机票也都有打折。这次出行选在5月31日,上海9:00--16:00 地铁2号线有到浦东机场的线路 7元,超过这个时间段的话选择 磁悬浮 (有机票)40/人/单程 6分钟抵达浦东机场。中午11:30上海浦东机场--14:25 成都双流机场,机票含税900/人 川航,双流机场大巴10/人 到市区,半小时车程。网上很多人说成都的出租车很难打,这次成都之行完全没有感受,几天下来打车都比较顺利。起步价5元,相对来说是很便宜的。选择入住汉庭快捷春熙店

170/晚,大床房,床有1米四左右,完全不影响两个人好好休息。这家酒店有免费自行车租借服务,只要押金300/辆就可以骑车去逛街,离春熙路只有五分钟车程。值得注意的是成都的自行车和汽车要遵循的交通规则一样,很多路口是不能左拐或者不能右拐的,并且自行车和汽车一样必须停放在指定的地点,不能马路边上随便停放。而指定停车点都有关门的时间,超过时间就只能第二天再来取车并支付一个晚上的费用。

5/31 下午 春熙路逛街吃小吃,光锅魁就吃了三种,一种类似肉夹馍,一种类似烧饼,一种和糯米糕差不多。费用有两块的,有四块的,有六块的。炸小土豆串 3元,自己刷辣椒粉,眼看着成都小美眉把土豆串埋在辣椒粉堆里使劲拍实,恨不得压成一块辣椒粉饼,麽样十分吓人。辣凉粉十分有趣,滑溜清凉的凉粉加上辣得喷火的调料,真是冰火两重天绝对的混搭。肥肠粉,粉条埋在辣油汤里,配上豆芽和白煮的肥肠。春熙路上龙抄手总店,一碗龙抄手就是小馄饨,汤里放一两块鸡肉和一些香菇,味道不咋地。樟茶鸭,冷菜,一般般。担担面,就是拌面的一种,调料就是辣。从下午吃到晚上,一路逛一路吃,悠哉悠哉哦。

6/1 睡到自然醒,已然是中午,不急不忙晃到锦里,这里的小吃是个大集合,什么都有,价位确实比外面的要贵,但是来了就吃点吧,毕竟省了不少脚力再去一家一家店找吃的。三大炮,黄粑,都是糯米团子类的东西。图 具体名字忘了,反正里面是类似粉蒸牛肉之类的东西 图 夫妻肺片 图 吃饱了就歇会散散步,锦里不光有小吃一条街,还有商铺,有充满情调的露天和室内茶室咖啡店,甜甜圈,还有公园式的长廊小河草地什么的,慢慢晃悠也够消磨一阵子的。逛累了就在树荫底下坐着,来两杯菊花红枣枸杞茶,去去麻辣的火气,坐着坐着就有点昏昏欲睡了,这时候耳就很舒服了,10元/人,完了再下颈背,20元/人,绝对地道的成都式悠闲自得啊。休息够了再晃到河边的长廊,这里有老年人吹拉弹唱,川剧,不太听得懂,感觉感觉气氛吧。该安排下九寨的行程了,很多旅行社都有九寨沟黄龙双飞三日游的报价,1450/人 费用包括双飞往返机票加税,黄龙门票200/人,九寨沟门票310/人,两晚住宿,三顿正餐两顿早餐。飞机的保险是另外买的,20/人/单程。我们本来是打算全程自由行的,但是旺季成都到九寨沟的机票都是全价1080/人/单程,费用显然太高。便宜的可以选择汽车,车程10个小时左右,茶店子汽车站,125/人,早上8:00的班车,山路崎岖弯道狂多,一路颠簸下来估计骨头都要散架了。所以旅行社的报价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省去了自己在九寨沟包车往返机场和景点的诸多麻烦。这种团队要提前两天订,也就是今天订后天出发的团。搞定后打车去了皇城老妈火锅,看网上品论不错,其实琴台路上就有一家,但是司机非把我们拉到偏远的一家,自助火锅124元/人,有下乐队现场表演。不知道琴台路上那家是不是这个价位。真的好贵哦。晚上如果觉得累的话可以去富桥,68/人/足底。

6/2为了游览的方便,换了家酒店,城市客栈,172/晚/大床房,床够宽敞,含双早,离琴台路很近走路五分钟,宽窄巷子也超级近,过条马路就到,青羊宫徒步走走也能到。这家酒店正在搞活动,连住两晚或以上,就送一晚抵用券,可以在各地的城市客栈免费住一晚,应该也是可以直接用在成都的。琴台路上有富桥,有皇城老妈火锅,有蜀风雅韵(川剧变脸150/人),还有很多老店。青羊宫逛了逛,杜甫草堂也很近。青羊宫里面很多穿道袍的小姑娘,说是什么免费讲解,转了一圈又带我们到一个地方,让我们领一个生肖卡去给个什么师兄看,人家免费给你指点下,结果说了两三句就要我们点个什么莲花灯,99/盏,两个人要我们点两盏,不点就不吉祥了,我晕。宽窄巷子,宽巷子店铺比较少,相对冷清。窄巷子有很多小资情调的咖啡店,露天茶吧,等等,还有很多商铺,是人流最多的一条。井巷子多是卖东西的小摊点,小吃,玩偶什么的,人也比较少。不过这里的东西确实要比锦里便宜很多,一种辣豆,锦里卖38元一斤,这里只要25/斤,差别咋这么大呢。今天晚上准备去顺兴老茶馆喝茶看变脸,这里分吃饭和喝茶两部分,喝茶看变脸要预定位子,电话:028-87693202 地址:成都沙湾路258号,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3楼 每晚8:00开始表演,有歌舞,茶艺表演,手影,滑稽戏,还有最精彩的变脸和吐火。表演时长1个小时,第二排88/人,第四排58/人,一人一杯盖碗茶,可无限续杯,外加一盘小黄豆。其实地方不大,第四排第五排都能看得很清楚。表演挺精彩值得一看,边喝茶边看才能正真体验成都人的悠闲自得。今晚得早点回去睡了,明天还要早地赶飞机呢。

6/3 6:30起床,酒店早餐7:00开始营业。打车到双流机场半个小时左右。最好和司机讲好是到新航站楼还是老航站楼,这样可以少走点路。一般四川省内的班机都在老航站楼。去机场会经过一个收费站,10元/辆,这个费用是要算在你的车费里面,我们打车一共是50元。早就听闻飞九寨沟的班机十飞九黄,十次有九次要晚班,还有一次要返航。果不其然,我们的班机晚了两个半小时才起飞。后来听九寨的地陪说一般川航的飞机晚班的情况少一些,川航胆子大,天气差些也照样敢飞,但是也没出过什么事。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由于晚点机场有送一餐午饭,但是极其的难吃啊。飞行45分钟就到了九寨沟,地面温度9度,比成都低十几度,穿着短袖好冷哦。一出通道就与地陪接上了头,听说昨天刚下过雪,今天晴天,但是紫外线特别强,地导叮嘱我们做好防护。上了大巴车,一路开往黄龙,大概一个多小时车程。上了车大家都有些觉得胸闷或者瞌睡,导游叮嘱大家在刚抵达高原地区的两个小时内千万不能睡觉,因为此时我们的心脏都处于充血状态,所以导游拼命大声和我们将当地风土人情。还要值得注意的是,只能喝少量的水,不能吃东西吃的太饱也不能饿着,更不能做剧烈的运动。途中经过川主寺,我们吃了到高原的第一顿饭,之前导游给了大家充分的心理准备,说是高原的水是煮不开的,饭是煮不熟的,结果吃起来还挺不错的,并不像导游说的那么艰苦。然后我们的车经过雪宝鼎,停下来让我们拍照,雪山真是很壮观啊,而且还下起了雪,我们在雪中抖抖索索的欣赏巍峨的雪山,别有一番风味。经过的地方海拔最高的有四千多米,为了预防高原反应,我们在成都就买了红景天胶囊,38元/盒,24粒,这里卖的口服液要100元才几枝。黄龙门票200/人,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来不及坐索道,于是就自己往上爬,很多海子都干涸没有水,有水的地方很少,比较失望,可能是来的季节不太对,风景一般般吧。出黄龙的时候将近七点,我们在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终于到了酒店,住的是武警接待中心,是对外开放的,估计房费在两百左右,出乎意料的有24小时热水供应,有一次性洗漱用品提供,亏我还自己带了呢。房间不错,就是没有电吹风可以借,晚上洗头发的话就比较难干。洗的袜子毛巾之类的就别指望能干了。

6/4 自游青年旅舍离沟口走路也就几分钟左右,旅舍环境非常好的。旅舍有免费自行车租借服务,门票220+90(观光车)一共310/人。一般来说观光车会把大家送到两条沟的最高点,让大家自己一边游览一遍往下走,途中也可以随时在上车点坐观光车。诺日朗中心有自助餐,分三个等级,120/位,80/位,50/位,我们吃50的,里面进去很多菜都已经空了,只有很少的几个品种,随便盛了些填饱肚子吧,好歹还有碗热汤可以喝。外面也有卖方便面,15/碗,火腿肠5元/根,饼干7--8元。我们游览到5点出了景区。参加了自费项目

去藏民家吃晚餐,RMB150/位。下了车就有藏民挨个给大家献哈达,一般人家用的都是白色的哈达,我们去的这家很特别哦,用的是**的哈达,这说明他们家是出过活佛的。晚餐很丰盛,有烤全羊,草药炖小牦牛,青稞酒,酥油茶,青稞饼,黑木耳,还有一些没记住名字的山菜。烤全羊烤的比较硬,而且他们好像基本没放作料,只有辣椒粉可以沾,感觉口味比较淡,和印象中烤得吱吱冒油的羊肉串大相径庭。青稞酒的度数比较低,也就十一度的样子。吃饭的时候有漂亮的藏族姑娘教大家敬酒的礼仪,还给大家唱歌助兴,那嗓门真是亮啊。吃完饭大家来到院子里围着篝火跳舞,热闹的很,热情的藏族小伙忽然拉住一个女孩就与几个兄弟合伙将她抛向空中,蓝蓝的天空,五彩的经幡随风摇摆,美极了。九寨的天黑的很晚,到九点左右天才开始暗下来。从藏民家出来大家直奔九寨沟藏迷大剧院,RMB150/人,看两个小时左右的演出,演出是歌舞音乐剧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谜一般的藏族不同派系的特色,全方位的让人们了解藏族,舞台效果很震撼,绝对值回票价。

6/5 我们是中午11:55的飞机,九寨的天气变化很快,昨天就下过冰雹,为了避免塌方我们很早就出发了。酒店门口有一条河,地导说如果水流很急颜色很浑浊就说明山上在下大雨。一天中中午的飞机相对而言晚班的几率要小一些,而且我们是川航的飞机,看来赶下午4点15分飞上海的航班问题不是很大了。果然飞机准时起飞了,我们顺利的按时回到成都。在机场休息休息,准备登机回上海咯....

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的预报是怎样的?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4颗,即FY-1A卫星,FY-1B卫星,FY-1C卫星、FY-1D卫星。

FY-1A,1B是试验型气象卫星,分别于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用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卫星本体是1.4×1.4× 1.2米的六面体,星体外侧对称安装六块太阳帆板,卫星总长度为8.6米,星重750千克,三轴定向稳定,卫星高900公里,倾角99°,周期102?86分钟,每天卫星绕地球为14圈。首颗 FY-1A卫星入轨后获取了大量高质量云图资料。由于姿态失控,卫星工作了39天;FY- 1B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比FY─1A有明显改善,但系统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两颗卫星上装载的遥感器,成像性

能良好,获取的试验数据和运行经验为后续卫星的研制和管理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FY-1A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世界少数几个有能力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国家的行列。

FY-1C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运行于901千米的太阳同步极轨道,卫星设计寿命3年。卫星的主要遥感器是甚高分辨率可见光-红外扫描仪,通道数由FY-1A/B的5个增加到10个,分辨率为1100米。卫星获取的遥感数据主要用于天气预报和植被、冰雪覆盖、洪水、森林火灾等环境监测,FY-1C卫星因其在轨运行的稳定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而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入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中国第一颗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的卫星。

FY-1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于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

风云二号

FY-2A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一颗试验卫星,FY-2A卫星于19年6月10日发射成功,姿态均为自旋稳定,只有一个三通道扫描辐射计,设计寿命3年。 19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户进行业务使用。卫星云图资料在监测台风和海洋天气、暴雨预报、为防汛服务、进行青藏高原上空天气系统分析、航空气象保障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已发挥出重要作用。

FY-2A卫星运行了3个月左右就开始出现一些故障,只能间歇性工作,每天工作6到8小时之后就要休息。在气象业务应用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没有实现业务化。

B星编辑

FY-2B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二颗试验卫星,FY-2B卫星于2000年6月25日“长征三号”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7月6日成功获取第一张原始云图。姿态均为自旋稳定,只有一个三通道扫描辐射计,设计寿命3年。

FY-2B星发射上去之后,运行了不到8个月,星上有一个部件开始出毛病,卫星转发下来的信号比正常情况下衰减很多,接收起来非常困难。在气象业务应用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没有实现业务化。这颗卫星的运行给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后续卫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C星编辑

FY-2C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一颗业务卫星。2004年10月19日,FY-2C卫星发射升空后,24日定位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定点距地面36000千米,占据了FY-2B卫星位置,以对亚太地区气象情况进行观测。卫星定位后4天,地面应用系统进行了适应性调试,与卫星进行了技术对接,打通了业务测控、数据传输与转发信道,开通了扫描辐射计。

D星编辑

2006年12月8日风云二号(FY-2D)静止业务气象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在轨备份”。风云二号D星运行稳定,技术状态良好。

E星编辑

2008年12月23日08时54分04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风云二号E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增添了新的一员,对于确保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F星编辑

2012年1月13日8时56分,风云二号07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二号F星是风云二号

风云二号F星

风云二号F星 (3张)

03批3颗卫星中的首发星,星载两个主要载荷: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

扫描辐射计包括1个可见光和4个红外通道,可以实现非汛期每小时,汛期每半小时获取覆盖地球表面约1/3的全圆盘图像。同时,风云二号F星还具备更加灵活的、高时间分辨率的特定区域扫描能力,能够针对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重点观测,将在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空间环境监测器实现对太阳X射线、高能质子、高能电子和高能重粒子流量的多能段监测,用于开展空间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

首颗发射

2008年5月27日11时02分,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中国自行研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颗装载10余种先进探测仪器的卫星升空后,将使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第二颗

2010年11月5日,中国“风云三号”第二颗气象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极轨气象卫星下午星,它将和“风云三号”A星组成上下午双星同时在轨运行的格局。

发射成功

2010年11月5日凌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把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将与第一颗“风云三号”组网运行,由原来的一天全球扫描2次变为4次,从而提高对台风、雷暴等灾害性天气的的观测能力。据悉,“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和“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均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总研制。据了解,除了天气预报外,“风云三号”B星还有监测干旱、水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全球冰雪覆盖和臭氧分布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的能力,甚至还能对全球粮食产量进行预估。

根据,中国将在未来10年发射14颗气象卫星。

第三颗

北京时间2013年9月23日11时许,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将与正在轨运行的两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组网运行,进一步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主要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参数,并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同时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以及航空、航海等提供气象信息。

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为试验应用星,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0年11月成功发射,仍在轨稳定运行。“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实现三星组网后,其观测数据更新时效将由12小时缩短为6小时,从而大幅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气象观测预报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的出现为气象观测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气象卫星上装有各种气象遥感器,能够遥感地球及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能够探测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递到地面。地面台站将卫星送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洋面,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即可得出各种气象资料。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气象云图就是根据气象卫星发回的气象探测资料绘制的。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有两种,一种是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云图,图像上有各种不同的云系和经纬网络;一种是极轨气象卫星云图,图像上有海洋、云层、高原、沙漠、冰雪、植被和河流。卫星云图还分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全景云图和区域云图。直接从卫星上接收的云图只是黑白图像。为研究的方便和使观众易于看明白,气象工作者为云图画上国境线、城市标记,并根据光谱原理对云图进行了色彩加工,使之接近人的视觉习惯:绿色表示植被;赭**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等等。由于大片云系会反射太阳光,气象卫星接收到的各种云系的信号是灰白颜色,因此我们从卫星云图看到的大片降雨云系的色彩是灰白的,而不是浓黑色。

制作卫星云图的工作相当复杂。每天早上值班天气预报员要确定天气预报使用的云图种类。气象中心的人员按需要将接收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云图定位、拼接处理、投影变换、几何畸变校正、辐射畸变校正、绘制等压线和等温线等。通常每天接收两次极轨气象卫星的图像资料,每次接收到的是相邻三个轨道(每个轨道约横向3000千米宽)气象资料,这些资料经过投影拼接才能得到一张可完全覆盖中国的气象云图。接着还要进行彩色合成及局部放大。另外,每隔半小时还要接收一次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云图,它覆盖约四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将这些云图做成动画片形式可生动显示各个云系的变化,据此可对天气系统的趋势作出预测。

1960年4月,美国发射成功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证明了使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的巨大价值和优越性。气象卫星观测的地域广阔、观测时间长、观测数据汇集迅速,因而能提高气象预报的质量,对长期天气预报更有重要意义。气象卫星所提供的气象资料已被广泛用于日常气象业务、气象科学、大气物理、海洋学和水产学的研究。气象卫星的发展和应用异常迅速。气象卫星逐步由低地球轨道扩展到太阳同步轨道,再进一步发展到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就可以实现对全球的气象观测。目前全球性的气象卫星观测网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及时性,并能预先预报灾害性天气,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60年代初,中国已对气象卫星技术和大气遥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从70年代起,中国开始接收国外气象卫星发出的资料,对云图分析、红外和微波遥感以及天气预报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80年代,引进了美国“泰罗斯-N”系列气象卫星单站接收处理系统,1986年10月1日,中国首次在电视中播发了卫星气象云图和气象预报。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中国先后发射成功两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标志着中国卫星气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风云一号”的主要遥感设备是两台五通道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3000千米,星下点分辨率1.1千米。各通道分别用于拍摄白天云图,昼夜云图,水、冰、雪和植被图像,海洋水色图像,地表、海面温度及图像。星上其他重要设备还有三种图像传输系统和计算机。卫星为1.4×1.4×1.2米的六面体,重900千克,运行轨道高度为901千米,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地面系统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地面资料接收站和设于北京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资料处理中心构成。广州和乌鲁木齐接收的资料通过通信卫星实时传送到中心,北京的资料通过微波传至中心。中心对气象卫星资料进行处理,制成卫星云图,供气象研究和预报使用。在这两颗卫星正常工作期间,中国气象预报工作用了自己的高质量卫星云图。除使用“风云一号”卫星的云图外,中国通常都是接收和使用美国的“诺阿”极轨气象卫星和日本的“葵花”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