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2020年农业气象_2021年农业气象总预测

tamoadmin 2024-11-29 人已围观

简介1.老人说,明年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啥意思?龙多了好吗?2.2021年天气异常的原因两个现象是什么?2022年的年景预测是秋季的雨水大、冬季降雪大。预计在2022年的初春季有可能出现水涝,对于作物的春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降水集中期,雨量较大,还会伴有雷雨、大风、冰雹、洪涝等恶劣天气,对于农业生产都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2022年农业年景预测有人说2022年是“五牛耕地,八龙治水,两人分饼”

1.老人说,明年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啥意思?龙多了好吗?

2.2021年天气异常的原因两个现象是什么?

2020年农业气象_2021年农业气象总预测

2022年的年景预测是秋季的雨水大、冬季降雪大。预计在2022年的初春季有可能出现水涝,对于作物的春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降水集中期,雨量较大,还会伴有雷雨、大风、冰雹、洪涝等恶劣天气,对于农业生产都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

2022年农业年景预测

有人说2022年是“五牛耕地,八龙治水,两人分饼”,到底是啥年头呢?我们来看看说的是啥意思!

五牛耕地指的就是明年地不好种。耕地一个牛就可以,需要5个牛来耕,预示着田间条件不好,土地比较硬,冷空气会持续到咱们种地的时候。

再来说一下八龙治水,在古代传说中龙是管下雨的,龙越多越干旱,都指望对方下雨。龙少了说明雨水多,出现涝灾的情况多。

老人说最好的是五条龙,雨水充足,分布均匀。出现八条龙说明明年雨水少,龙越多降雨越少,可能会出现有旱灾的地区,年头不是很好!

最后,再来说一下二人分饼,这个好理解,饼指的是粮食。一个饼分的人越多,说明收成越不好,粮食越贵,老百姓的生活越紧。

明年是二人分饼说明收成还是比较好的,年景不错,但是也预示着粮食价格不会高,老百姓的生活相对容易。

总之,如果预测分析的话:2022年开春种地不是太好种,雨水比较大,但是没有影响到粮食收获,整体来看,也算是好年景!

2022年农业气候预测

2022年的年景预测是秋季的雨水大、冬季降雪大。预计在2022年的初春季有可能出现水涝,对于作物的春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降水集中期,雨量较大,还会伴有雷雨、大风、冰雹、洪涝等恶劣天气,对于农业生产都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

根据前期农业气象条件、封冻前土壤墒情及2022年度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22年黑龙江等东北地区的年景较好。

2021年的农业年景

2021年的雨水多也影响到了陕西、山东等地蔬菜的产量,导致近期蔬菜涨幅比较大。大葱零售价已经涨到8块钱一斤了,香菜更是涨到14块多一斤,其它蔬菜也涨了20%左右。

不过,2021年土豆、生姜、大蒜以及核桃、苹果等价格行情并不好,土豆地头价已经降至5-6毛钱,核桃更是降到8毛钱一斤,生姜地头价降至1元,比上年5块多便宜了4块多。

老人说,明年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啥意思?龙多了好吗?

今年年景是丰年。

春季东部和北部局地有内涝。2020年封冻前最后一次测墒结果显示黑河北部、三江平原大部等地土壤偏涝,目前我省东部大部地区积雪深度在5厘米以上,积雪覆盖不利于土壤散墒,封冻后土壤墒情变化较小,春季积雪融化进一步增大土壤湿度。

根据前期农业气象条件及气候趋势预测,结合土壤旱涝预测模型预测,预计2021年春季播种期及幼苗期我省三江平原大部,黑河大部、哈尔滨东部等地出现局地内涝风险较大。

农业生产建议:

1、建议谨慎选种,避免越区种植。

尽管2021年终霜正常略早,初霜略晚,生长季热量条件较好,但后春和夏季仍可能出现低温时段,因此要避免越区种植,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确保作物高产稳产。

2、建议春播春种东部北部地区注意防涝、西部地区做好抗旱准备。

根据预测春季东部和北部局地有内涝,所以要提前做好土壤散墒工作,西部地区春播春种时可能有旱情,要提前做好抗旱准备。春播期还有阶段性低温,各地要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预测,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开展春播春种。

2021年天气异常的原因两个现象是什么?

明年雨水多吗?2022年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你知道明年的农历是什么年吗?我给你整理好了,2022年是公历平年,一共有365天,共计53周。农历是壬寅年(虎年),2022年没有闰月,所以,农历上一共是355天,起止时间是2022年02月01日-2023年01月21日。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但网上找找相关的内容,离2022年越来越近了,在古代和现在的一些老辈人都会用老黄历来判断明年的年景。老人说,明年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说的是啥意思呢?龙多了好吗?

其实,这种预测年景的方法都是一些老黄历中的预测方法了。现在的气候和以前不一样了,并且现在天气都是灰蒙蒙的,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感觉都比小时候少多了。

咱们现在都是借助天气预报来预报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的,并且,每次寒潮或其它恶劣天气来临之前都会发布预警信息。但是,在古代是没有这些先进的预报设备和技术的,他们都是以“天干地支”来计算日期的。

天干有十个,家人们都是知道的,它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另外,还有十二个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具体啥意思家人们都明白,就不解释了,总之是过去用来计算日期的。

在古代一个天干会配上一个地支,把它循环起来,我们可以自己查一下正好是60个,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六十一甲子”。

我们常说“辰龙”,也就是说从初一开始,初几出现辰日,就是几龙治水。今年农历年第一个“辰日”对应的是初八那天,所以,今年是“八龙治水”。

咱们古代人认为龙是管下雨的,所以,通过龙多少来判断年景。如果,按一些的理解龙多,管下雨的多,应该雨多,可能会发生涝灾,其实,完全相反,龙多了反而会出现旱灾。 老话说,“媳妇多了晚了饭”,“人多乱龙多旱”,意思是说多了反而不干活了,互相指望对方、推诿,也就是说年景不好,有些地方可能要出现干旱的情况。

其实,这只是老辈人的一种推断或者是一些长期的经验总结,到底准不准也不好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2021年的情况来看一下,老辈人说得准不准!

2021年老辈人说是“二龙治水,六人分饼,十一牛耕田”。也就是说2021年农历第一个“辰日”是正月初二,“丑牛”是在正月十一,所以叫“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

老话说,“龙多靠,龙少涝,五龙六龙风调雨顺”,你看咱们2021年是不是多地发生涝灾,部分地区玉米都泡在水里收不回来,也导致后期小麦晚播,老辈人预测的还真准。但,也不是绝对的,有可能是巧合罢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十一牛耕田”,意思是说牛有点溢出了,多了!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不过老话还有“牛马年好种田”,“牛多好耕田”的一些说法,这个地域不同,意思也相差挺大。

前一段时间,农业农村部也发布过《今冬明春应对拉尼娜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表明,预计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受其影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今冬明春阶段性极端强降温、局部地区冬春连旱等极端天气发生几率大,农业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这和老辈人预测的“八龙治水”,出现干旱的情况多少是有些吻合的。

这个和“六人分饼”是一样的,饼和“丙”谐音,而人的谐音是“壬”,也就是说,初几是“壬日”就是几人。并且,古代把丁日代表锄头。那么我们就可以查一下,今年的壬辰日是正月初八,丁亥日是正月初三。所以,老人说2022年是“八人三锄”,锄头多干活的人就多,锄头少干活的就少,也可以理解成,地里的活少,不需要那么多人干!

“八人三锄”意思是说,田里的杂草比较少,3个人就能干过来了,其它5个人休息了。不过,也有老辈人说,是有于天气干旱,杂草长不起来,寓意明年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与“八龙治水”是相呼应的,也是说明年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

老人说的有没有道理,没法去做判断,我们都是从字面上理解的,也不一定对。我们还是要多留意天气预报,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做好相应措施。

未来几天将会有寒潮天气,气象部分也发出过预警,我们还是要做好防冻措施的,以免造成损失!

强降温对我们冬小麦、大蒜、菠菜、韭菜、油麦菜、香菜、生菜等都是有影响的。我们可以通过喷洒防冻剂,棚内作物增加增温块,增加二层膜的方式来增温,预防冻害。

防冻剂我们没有必要去买,咱自己在家就可以配置,建议用15公斤水+尿素50克+葡萄糖80~100克+芸苔素3克胺鲜酯源粉3-5克,来配置就可以了。

温度低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可以冻死一部分病菌和虫卵,并且,下大雪有利于小麦等作物越冬。对于,这时候冷其实不用太过于担心,担心的是年后冷,反而不好了!

二O二二农历农事表上,就有显示说: 八龙治水,八人三锄。 是啥意思呢?就把过去,从村里老年人那里听来的话,给大家述说一下吧!

明年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 这八龙和八人三锄的起因,庄稼人说不清楚来由,只针对这种说法和农事关系做个概述。

受天庭玉皇大帝的指派,负责向人间降雨的工作,一旦出现干早,庄稼急需雨水浇灌时,玉皇大帝就会指派负责降水的龙子龙孙,为人间降下甘霖,及时解除旱情。

老人的常说:遇到多龙治水的年景,往往容易出现干旱天气,这是为什么呢?地上有句老俗话, 鸡多了不下蛋,老婆多了晚了饭。 过去大家庭里,姊妹妯娌较多,聚成一块啦呱聊天没完没了,干起活来相互推委,你靠我你,等到男人们下地回来要吃饭了,饭还没做好,净耽误事。

八龙治水 ,也跟"老婆多了晚了饭"是一个道理,龙子龙孙相互推委扯皮,消极怠工,造成不能及时降雨,给人间造成干旱。所以,八龙治水,更容易出现干旱年景。

因为干旱,就连庄稼地里的草都枯死了,本来需要八个人来锄草干活,现在只需三个人锄草就可以了。

呵呵,类似的问题我曾经用科学的知识回答过,今天下午又刷到了这样的问题,很高兴再回答一次。

常言道: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人从孩童慢慢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慢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所以又有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之说。

的确,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年长一点的人会这样训诫年轻一些的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经验很重要,我们的祖先也很聪明智慧,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一些民间谚语、民间俚语等等,很多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那么,问题来了,“八龙治水,八人三锄”这样的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今天借着题主的这个问题来说道说道。

“八龙治水,八人三锄”的说法源于天干地支的历法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很多人家在小年的时候都要请一张灶王爷像,贴在灶房里。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长辈们会端详灶王像,自言自语: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姑看蚕等等,预测来年的雨水和收成。我感到很好奇,大人们怎么看出是几龙治水的?后来上了学,认识了字,才知道灶王像上面都写着答案呢!

我还是很奇怪啊,印刷灶王像的人又是如何知道几龙治水的呢?问大人,大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多年。

后来,我就懂得了,这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在我国古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用天干地支记录历法。天干有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i);地支则有12个,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属相,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个天干逐个去对应12地支,60年一轮回,这就是一个甲子。呵呵,如地支也有10个的话,还真的不好循环轮回呢!天干10个,地支12个,这也是古人的智慧吧。

“八龙治水,八人三锄”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这才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详细说明一下。古人在最初计算历法的时候,一定是天干第一个对应地支的第一个:甲子,然后分别是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问题来了,10个天干用完了,地支还有2个,怎么办?天干再从头来吧!于是,天干中的甲对应剩下的戌,即甲戌,乙对应亥,即乙亥。然后再开始循环,丙子、丁丑……这种循环周期正好60年,也就是一个甲子。

这种计算办法除了用于纪年,还能用于月份、天数、时辰呢!

“八龙治水,八人三锄”这样的说法,就来源于用天干地支的方法记录不同的天数。

按照古人历法规定,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二,正好完成12个地支的对应。

比如: 根据老黄历(万年历)可以看出, 2022年的正月初一是乙酉日,正月初二是丙戌日,正月初三是丁亥日,正月初四是戊子日,正月初五是己丑日,正月初六是庚寅日,正月初七是辛卯日,正月初八是壬辰日,正月初九是癸巳日,正月初十是甲午日,正月十一是乙未日,正月十二是丙申日。12个地支一轮回结束。

八龙治水是怎么算出来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代表龙的辰出现在正月初八,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八龙治水。代表牛的丑出现在正月初五,意思就是五牛耕田。

八人三锄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代表人的壬出现在正月初八,意思是三人代表锄头的丁出现在正月初三,意思是三锄。

在民间认为,龙是负责降水的神物,但是龙也有懒惰的弱点,龙多了旱,龙多了,都在看着彼此呢,你看我,我看你。龙少了呢?反正也没有攀比,是自己的活就干呗,于是勤于降水,就会出现洪涝。

2021年的大门正缓缓关上,2022年的帷幕正在不远处徐徐拉开!即将到来的2022年,按老人的说法,将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也就是说,与2021年的“二龙”相比,“八龙”的2022年会是一个干旱年。

几龙治水的说法,是根据农历新年的第一个良辰吉日是初几来说的。2021年的第一个吉日是初二,而2022年的第一个良辰吉日是初八,因此,2022年是“八龙”。

2022年有“八龙”,好不好呢?按老人的意思,并不好,预示着会干旱!为什么呢?

也许你还记得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有水吃。古人认为,龙多了,一个看一个,谁也懒得去降雨,因此,将会都都干旱。老话说,“龙多靠,龙少涝,五龙六龙风调雨顺”。

有了第一句“八龙治水”预示干旱的说法,下一句“八人三锄”就很好理解啦!它的意思是说,八个人去地里锄草,但由于天气太干旱,连草都长不起来,只需要三个人锄草就可以了,另外五人可以在一边休息。

当然,老话这样说,并不一定有科学依据,更何况,现在 科技 那么发达,连气象预报也有不准确的时候呢!所以,2022年,我们还是满怀憧憬,期待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以前妈妈总说老话讲龙多涝龙少靠,妈妈解释说龙多了就都争这下雨,争着表现,所以八龙之水,是说来年雨水会多的,龙少了就互相偷懒,不愿意下午,天气就会雨水少,这个也是老人们的传说吧,还是希望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民间常说:

天龙治水望丰年,神牛下界好耕田;

人少饼多吃喝厚,得辛金重有余钱。

2022年为壬寅年。 就观春节为何日,观丙日即为哪一天,丙为天干上方数,数着几天为几人分饼。再观丑日是哪天,丑日本来是地支,数来那天算哪天。本来地支十二个数,决不能起过春天十三天。

2022年正月初一为乙酉,初二丙戍为分饼日(两人分饼)。初五己丑为牛日(丑为牛),正月初八是壬辰日,正月初三是丁亥日,所以就是“八人三锄”。这才是农民关心新年端。

八龙治水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龙是和降水联系在一起的。以往农村建的龙王庙,就是农民用来求雨和祈福的场所,农村流传的说法叫做“龙多了靠,龙少了涝”“龙多了不下雨”,一般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五龙治水,一整年都会风调雨顺。

八人三锄: 也就是三个人拿锄头锄地,还有五个人在休息,代表着杂草比较少,杂草比较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天气干旱,杂草长不起来。另一种就是庄稼长势好,压住了杂草。是根据锄地的次数来判断雨水的多少。

五牛耕田: 牛是农民用来耕田的主力,而第一个丁丑日越靠后,用来耕地的牛的数量就越多,这也土地耕起来比较费劲,2021年是十一牛耕地,农民都说今年全国的旱涝灾害比较严重,尤其是涝灾。明年是五牛耕田,按照这个方法推算,明年的地可能会比今年好种一些。

二人分饼: 都说民以食为天,农民种地的首要目的还是填饱肚子,往年农村条件还比较落后的时候,粮食的收成就更重要了,要是遇到闹饥荒的年代,一个人的口粮不得不分给好几个人吃,几人分饼的说法也就由此而来,按照这个说法,明年一张饼有二人分着吃,说明庄稼的收成可能比今年好。

因为2022年是八龙治水,五牛耕田,二人分饼,如果这种预测年景的方法准确的话,明年的收成谈不上多好,但也不会太差。

八龙治水是指当年正月第一个辰日(辰为龙)在第八日,如果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龙治水,初六就叫六龙治水,据说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越多,民间自古有龙多不下雨的谚语。

不太清楚,只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种东西,不能不信,但也不能全信。即使现在 科技 手段在强大,这些也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尊重,学习。

今年的冬季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虎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明年是壬寅年,那么明年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吗?老人说:明年是“八龙治水,八人三锄”,是啥意思?有什么预兆

龙到底是怎么来的?

龙的形象来源于人们对天象的崇拜,也就是对青龙七宿的崇拜。随着地球的公转,青龙七宿的位置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为准。因为北斗星的斗柄永远指向青龙七宿的位置。

春季时,斗柄指东,青龙七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夏季时,斗柄指南,青龙七宿位于南天正中;秋季时,斗柄指西,青龙七宿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冬季时,斗柄指北,青龙七宿处于地平线以下。所以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就是青龙七宿的位置,“腊月龙海底游”,就是因为龙在地平线以下。

当青龙七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之时,就是降雨逐渐增多的时候,当青龙七宿位于南天正中之时,就是一年中雨季最多的时候,秋季之后,随着青龙七宿的下沉,降雨天气也就越来越少了,冬季青龙七宿位于地平线以下,所以冬季就很少下雨和打雷。

正因为青龙七宿的位置与降雨相互对应,于是古人就认为青龙七宿掌管着降雨。在农耕 社会 ,雨水决定着庄稼的收成,庄稼的收成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而龙又掌管着下雨,所以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龙就成为很多部落的图腾。

后来随着部落之间的征战与吞并,图腾的不断合并,龙的形象就越来越完善了,最终就成了现在的模样。为了给这种想象出来的动物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人们也是煞费苦心。因为龙与降雨有关,而降雨之前总是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于是人们就用打雷的声音来称呼这种动物,“隆”就成了龙的发音。

正因为龙掌管着降雨,雨水直接决定着庄稼的收成,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龙就成了华夏民族的图腾。古代的帝王也喜欢自称“龙”,就是寓意着自己掌管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什么是“八龙治水”?

正因为雨水对庄稼的收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龙又掌管着行云布雨,所以人们就根据新年的第一个龙日来判断当年的雨水多寡。也就是说农历的新年之后,第一个龙日出现在初几,就是几龙治水。龙对应的生肖为辰,所以新年的第一个辰日就是龙日。

明年是壬寅年,正月初八是壬辰日,所以就是“八龙治水”。俗话说:“人多乱,龙多旱”,这就好比“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个道理,所以“八龙治水”代表着龙很多,也就意味着明年雨水较少。

指的是青龙七宿升起之后,降雨比较少,也就是说明年的夏季雨水较少。其实冬至的谚语也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冬至雨,新年晴;冬至晴,新年雨”等。

所以“八龙治水”代表着明年的夏季雨水较少,也就是青龙七宿升起之后。比如今年辛丑年是“二龙治水”,二龙分管南北,分工明确,所以今年夏季降雨就比较多,而且多地还出现了大水,但是明年“八龙治水”就不容易出现这种大水了。

什么是“八人三锄”?

这句话同样是根据新年的前十二天来判断一年的干旱程度,新年的第一个壬日出现在初几,就是几人,以丁日代表锄头。明年正月初八是壬辰日,正月初三是丁亥日,所以就是“八人三锄”,是根据锄地的次数来判断雨水的多少。

“八人三锄”也就是三个人拿锄头锄地,还有五个人在休息,代表着杂草比较少,杂草比较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天气干旱,杂草长不起来。另一种就是庄稼长势好,压住了杂草。

春季是播种的季节,也就是要深翻土地的时候,所以播种的时候不需要锄地,因为播种都要耕地。等到庄稼长出来之后,如果杂草比较多才需要锄地。北方的冬小麦收割之后,就开始种一些秋收的庄稼,而“秋庄稼”是最需要锄地的。

正如诗中描述的一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也就是说锄地的时候就是天气炎热的时候,也就是夏季。那么“八人三锄”代表着杂草很少,也就意味着明年夏季的雨水较少,与“八龙治水”一样,都代表着明年夏季雨水较少。

当然这只是古人留下来的一种判断雨水的方法而已,有没有道理就不好说了。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很多人家在小年的时候都要请一张灶王爷像,贴在灶房里。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长辈们会端详灶王像,自言自语: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姑看蚕等等,预测来年的雨水和收成。我感到很好奇,大人们怎么看出是几龙治水的?后来上了学,认识了字,才知道灶王像上面都写着答案呢!

我还是很奇怪啊,印刷灶王像的人又是如何知道几龙治水的呢?问大人,大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多年。

后来,我就懂得了,这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在我国古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用天干地支记录历法。天干有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i);地支则有12个,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属相,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个天干逐个去对应12地支,60年一轮回,这就是一个甲子。呵呵,如地支也有10个的话,还真的不好循环轮回呢!天干10个,地支12个,这也是古人的智慧吧。

“八龙治水,八人三锄”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这才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详细说明一下。古人在最初计算历法的时候,一定是天干第一个对应地支的第一个:甲子,然后分别是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问题来了,10个天干用完了,地支还有2个,怎么办?天干再从头来吧!于是,天干中的甲对应剩下的戌,即甲戌,乙对应亥,即乙亥。然后再开始循环,丙子、丁丑……这种循环周期正好60年,也就是一个甲子。

这种计算办法除了用于纪年,还能用于月份、天数、时辰呢!

“八龙治水,八人三锄”这样的说法,就来源于用天干地支的方法记录不同的天数。

按照古人历法规定,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二,正好完成12个地支的对应。

比如:根据老皇历(万年历)可以看出,2022年的正月初一是乙酉日,正月初二是丙戌日,正月初三是丁亥日,正月初四是戊子日,正月初五是己丑日,正月初六是庚寅日,正月初七是辛卯日,正月初八是壬辰日,正月初九是癸巳日,正月初十是甲午日,正月十一是乙未日,正月十二是丙申日。12个地支一轮回结束。

八龙治水是怎么算出来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代表龙的辰出现在正月初八,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八龙治水。代表牛的丑出现在正月初五,意思就是五牛耕田。

八人三锄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代表人的壬出现在正月初八,意思是三人代表锄头的丁出现在正月初三,意思是三锄。

在民间认为,龙是负责降水的神物,但是龙也有懒惰的弱点,龙多了旱,龙多了,都在看着彼此呢,你看我,我看你。龙少了呢?反正也没有攀比,是自己的活就干呗,于是勤于降水,就会出现洪涝。

2021年天气异常的原因有两个现象:

1、极端天气偏多。

2、气象年景偏差、极端天气多发。

2021年,除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最强沙尘暴影响外,南方江苏的台风导致十几人死亡、多地出现降雪等。

国际上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遭遇暴风雪袭击数百万用户遭遇断电、非洲肯尼亚的蝗虫灾害、欧洲地区持续数月的火山等等。全球气候好像都不太正常,归根到底就是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明显,气候异常所致。

农业防灾减灾主要技术措施:

1、防范北方冬麦区低温冻害,强化田管促壮苗。

旺长麦田要及时开展早春镇压蹲苗,实现控旺转壮。对弱苗及时追肥,合理调控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抗寒防冻能力。综合措施防冻害。遭受冻害的麦田,及时追施适量氮肥,适时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2、防范黄淮海地区夏季洪涝,提早做好防御。

强化雨情、水情、墒情、苗情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清沟理墒、防涝降渍,防止发生大面积内涝。提前储备物资。做好排洪机具检修,及时调剂调运柴油、水泵、、化肥等物资,确保抗洪排涝需要。

3、防范东北地区低温春涝。

加快排水降渍。利用春季温度回升、风力较大的有利条件,翻耕晾晒散墒。土壤水分饱和地区充分利用大机械及早耙耢地,加快融雪和耕地化冻。及早腾茬整地。

4、防范江南华南地区干旱,千方百计广辟水源。

修缮建设农田集雨蓄水设施,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增加池塘、水库蓄水。维修和开掘灌溉水井,扩大灌溉面积。冬闲田提早蓄水、备耕。确保适时播栽。落实抗旱田管措施。有水源的地区及时浇灌保苗,推广喷灌、微灌、滴灌、干湿交替等节水灌溉技术,做到能浇尽浇、能保则保。

5、防范西北地区春旱,推进抗旱春管。

早春大力推广耙耱划锄镇压等措施,去除枯叶,弥合裂缝,消除坷垃,提温保墒,促进小麦返青生长。推进抗旱春播。根据土壤墒情,合理安排种植结构,调剂调运、地膜等抗旱物资,检修灌溉设施,提早做好抗旱春播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