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
锦州突发_辽宁锦州刚刚发生的事
tamoadmin 2024-10-08 人已围观
简介1.辽宁锦州这个地方怎么样呢?发展潜力如何?2.辽宁锦州的房价 锦州人进3.火龙的拍摄背景G 锦州港600190大连港鲸吞锦州港东方集团“待市而沽”8月28日,下午刚刚收市,G锦州港(600190.SH)突然收到上交所的停牌通知。当晚公司发布公告,因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当天,G锦州港涨停报收。8月29日上午,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G锦州港的停牌起因于公司股权变动:公司第二大股东锦州港务
1.辽宁锦州这个地方怎么样呢?发展潜力如何?
2.辽宁锦州的房价 锦州人进
3.火龙的拍摄背景
G 锦州港600190
大连港鲸吞锦州港东方集团“待市而沽”
8月28日,下午刚刚收市,G锦州港(600190.SH)突然收到上交所的停牌通知。当晚公司发布公告,因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
当天,G锦州港涨停报收。
8月29日上午,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G锦州港的停牌起因于公司股权变动:公司第二大股东锦州港务局拟将其持有的G锦州港股权转让予大连港务局,随后要约收购G锦州港B股,如果成功,则将控股G锦州港,两家港口的整合,也将随之展开。
港口大整合
接近锦州港的一位人士介绍,目前,辽宁省主要有三个港口,其中锦州港作为矿产和能源的出口,营口港则作为东北粮食的出口,另外还有丹东港,规模较小,而大连港则因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走的是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大连港一直在谋求做大做强,力图成为一个国际性港口,而且,这一诉求得到了大连方面的支持。"上述人士称。
据悉,2006年,大连港重点项目投资就达到40亿元。不过,"现在大连港距离国际性港口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大连港除了需要扩建吞吐能力外,还要将周边如营口港、锦州港进行整合,然后与青岛港、天津港等环渤海港口合理分工,才能在与韩国釜山港等国际性港口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联合证券分析师朱远颂认为。
朱指出,锦州港口年吞吐量近2400万吨,是北方重要的枢纽港口,也是东北亚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今年初,大连港的控股公司大连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多次与锦州港方面接触,并最终参股锦州新时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锦州港由此成为大连港第一个外地投资的码头项目。
"对于锦州港,大连港志在必得。"知情人士称。
关于收购锦州港一事,"我们和有关方面已经谈了好几个月。"8月29日,大连港一位高层透露。
巧合的是,8月22日,由锦州刘志强带队的锦州市考察团来到了大连,并且与大连夏德仁会晤。"其主要目的就是与大连方面商谈锦州港与大连港整合等事宜。"上述知情人士称。
另一方面,"大连港一直打算在A股上市,但是IPO的时间成本很大,收购G锦州港可以看作是大连港借壳上市的一次战略布局。"蔚深证券刘国宏认为,"G锦州港算是一个比较干净的壳。"
刘国宏分析指出,从可行性上来讲,股改之后,大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27%,如果大连港收购锦州港务局15.85%的股权成功,再加上公司1.1亿股B股的要约收购,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将相差无几,如果再在二级市场收购一定数量的流通股,控股地位将不难获得。
8月29日,锦港B股(900952.SH)报收于0.365美元。
东方集团待价而沽?
目前,G锦州港第一大股东为东方集团(600811.SH),持有股份27.13%。
在大连港这起收购行动中,东方集团无疑很关键。"东方集团早有退出G锦州港的打算。"知情人士称。东方集团的掌舵人张宏伟也曾对媒体表示,将来不排除卖出锦州港股权的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G锦州港的经营一直没有起色,与同为A股上市公司的天津港、盐田港和宁波港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这也可能是张宏伟萌生退意的原因。
但是,东方集团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士称,东方集团现在并没有转让G锦州港的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东方集团之所以没有将股份直接转让给大连港,可能是希望卖出更高的价格。
"港口本来就取决于天然的地理优势,现在的港口非常稀缺,能开发的港口数量有限。"刘国宏称,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港口投资的焦点,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洲区域正是港口投资的主战场。
和记黄埔高层曾公开表示要收购锦州港,并且与张宏伟有过多次接触。
"锦州港是个油港,与中石油战略布局相关,所以也是中石油争取的对象。"上述接近锦州港高层的人士称。公开资料显示,中石油全资子公司锦州石油化工公司目前持有G锦州港8.82%的股份。
"东方集团把股权卖给谁,现在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东方集团将股权转让,肯定会大赚一笔。"上述业内人士称,如果东方集团将股权转让给了大连港以外的投资者,将来有可能爆发一场G锦州港的控制权之争。(21世纪经济报道)
辽宁锦州这个地方怎么样呢?发展潜力如何?
“百亿光伏”领军人
在锦州的地面上,谭文华是个多少带点神秘色彩的人物。谭文华与“光伏”这个词会在许多正式和非正式场合频繁出现,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媒体上却难觅他的踪影。据他讲,几年来,他和他的企业还没有接受过一次正式的访。所以,当谭文华终于接受本次访时,笔者多少有些“殊荣”感。
何以如此?高质做事,低调做人,是他的信条,这在常人看来,多少有些过。同时,个人与企业生存方式的多样化,又使他这种“个性”成为可能。
阳光能源等七家公司的董事长谭文华,高高大大,和善儒雅,言语不多,从不张扬。也正是这种低调务实缜密的内在气质,深得员工和周围人的信赖以及海外合作者的赞赏。他和他的600名员工今年创下12亿元的销售收入,纳税近亿元,劳动生产率人均200万元。谭文华和他的属下无疑在开掘一座金山,而这座金山至今只开掘了一角。
何谓光伏
地球上的传统能源早晚有一天会用完,而阳光将永恒地照耀着我们,将阳光用半导体材料直接转化成电能,即为光伏。光伏这一绿色能源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日本推行“新阳光”,德国在搞“百万屋顶”行动,以数倍价格收购民间太阳能发电,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正在效仿。
我国于2006年发布过一个《可再生能源法》,承诺2010年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450兆瓦。据此推算,未来几年的光伏成长率将达到38%,一个庞大的产业横空出世。在光伏产业的链条中,硅锭硅片产能缺口达50%,谭文华就是生产这个硅锭硅片的。当这个庞大缺口被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的时候,谭文华已经占据了国内这个产业的制高点:产品获国家免检证书,售价同行业最高,且供不应求,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产量居国内第二,产品50%外销。
机遇是抓到的
机遇需要发现,抓住了才是你的。谭文华是走了一大圈才与光伏相遇的。
1993年,37岁的谭文华就任原一五五厂厂长。谭文华一上任就做了一件大事:他主持改造的电弧法石英坩埚生产线被列入国家火炬,通过消化引进设备自主研发出了16英寸、18英寸坩埚生产设备,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产品获国家新产品奖,也是靠了这个新产品,延续了一五五这个大厂的生存。
2001年,作为新华石英玻璃集团董事长的谭文华又做了第二件大事,将生产石英玻璃的设备出让给世界500强的法国圣戈班公司使其落户锦州,谭文华的企业因此成了空架子。考虑到谭文华做出的牺牲,市委曾两次安排他到部门任职,均被他谢绝了。他知道,他最适合的岗位在企业,他离不开那些还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职工,必须继续带领他们创业。他提出一个新的目标:三年再造一个新华石英集团!靠什么造?他看准了单晶硅。当年研制设备生产的坩埚就是生产单晶硅的专用装置。
日本金属再生株式会社董事长仁村利尚要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发展太阳能产业。仁村利尚讲得十分兴奋,他说未来中国所有的沙漠都将铺上太阳能电池,代替传统的煤核发电。日方描述的蓝图虽然浪漫得难以置信,但谭文华还是从中悟到了单晶硅的巨大商机。
2001年,与日方合资的新日硅公司成立,用已有的2台和日方提供的6台单晶炉生产单晶硅锭。
2002年,与香港佑昌公司合资的华昌硅公司成立,扩产单晶硅锭。
到了2003年,年产值已达3700万元,合资前的新华石英集团年产值是3600万元,谭文华带领职工真的三年再造了一个新华石英集团。
2003年,国有资产退出,谭文华等17人买了国有股权,转制为民营控股的合资公司。
2004年,又创办华日硅公司。这一年,伴随着国际石油紧张和对绿色能源的迫切呼唤,太阳能电池产业突然大好起来,越来越光亮。
2005年,佑华新能源公司、锦州阳光能源公司又相继成立。
至此,谭文华麾下已拥有五家公司,主要设备由两台单晶炉发展到100台,已引进8台线切割机,产品由拉制硅锭延伸到切片,自主研发的切片技术已占据国内制高点。
扛旗“百亿光伏”
身为市人大常委的谭文华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社会职责,在十三届四次人代会期间,他联名10名代表郑重提交了关于在“十一五”期间打造我市百亿光伏产业的议案,建议抓住难得的机遇,举全市之力,在“十一五”期间形成百亿光伏产业。
议案得到市委、市的高度认可。2006年8月24日办公会决定,实施打造我市百亿光伏产业基地工程。原刘志强(现任市委书记)亲自任指导小组组长。市就此开了三次会,都是刘志强亲自主持,还就此下发了两个文件。
谭文华深知,此举无疑是给自己加了压,搞好搞坏已不是个人的事了,锦州百亿光伏的领军重担已历史性地落到自己肩上。
百亿光伏的实现,将对锦州的工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经常有人反馈:佟书记在会上表扬你了,刘在会上表扬你了……谭文华只是淡淡的一笑。谭文华依然是那个低调的谭文华,谭文华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一个新兴产业扛旗人的责任。他还想说,要感谢市委、市对这个产业的巨大支持。
“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的方略使谭文华振奋不已。他对分管工业的孙东克说,市里提出“三年工业倍增”,那我这块儿就一年一倍增吧。他说到了也做到了。2004年5700万元、2005年2.1亿元、2006年7亿元、2007年12亿元。三年21倍!
今年,又开工三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三个项目都将明年投产,届时可新增产值30亿元。西海工业区的光伏产业园已开工,预计2010年他这一块可实现产值80亿元。
躲镜头不爱接受访的文华却每天必看四份报纸,出差耽误了要“补课”。他麾下的企业大概是锦州惟一市级党报进班组的民企。
文华看读书,读经济学方面的书,文华还酷爱篮球。到阳光能源公司看看,你会惊叹锦州会有屋里屋外打理得这么干净的企业。
他觉得,在企业管理上一定要体现出一种人本色彩,要让员工感到虽然工作在民企,但也是企业的主人,贡献多的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公司里比总经理收入还多的是从西安聘请来的博士。除规定的三险一金外,还给职工上了意外伤害险。
谭文华学习国外的麦当劳不设保洁工,顾客自理,公司食堂只配饮事员,员工自己收拾,由此培养员工的文明习惯。每餐每人一只水果就放在那,不会有一个人多拿。他还安排到过国外的销售部长给全体员工讲美国的文明习惯。他认为,文明的员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金山刚刚开掘了一角,作为锦州光伏的领军人自然会不得一日清闲,因为他要让阳光照到更多的地方。
辽宁锦州的房价 锦州人进
辽宁锦州是个老城,很有发展潜力的,由其现在五点的一线的建设更带动了锦州经济的发展.锦州滨海新区的建设特别好,如果是有识知士请赶快来发展吧.现在正是大好时机.好好把握呀.
求纳
火龙的拍摄背景
其实32万买80平左右的应该是个合理价位。建议你去看看锦绣天地的房子,可以说目前锦州口碑最好的房子,当初我买的是宝地的,那时候金城刚刚到锦州,现在有点后悔。我有个同事买的锦绣天地的房子,96平米,四楼。后来由于工作原因他把房子卖掉了,卖了35万。你可以到小区内找找,有合适的可以洽谈一下。新房的话,这个价钱买不到那里的房子,其他小区的应该没多大问题。
年,李翰祥很想在结束他四十年的影坛生涯之后,以“息导”的心态,准备再回祖国内地拍一部名叫《火龙》的**。这是以晚清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中心人物的影片。早在18年冬天,他在上海与好友苏诚寿计议拍《周恩来》的时候,在李翰祥的心中已经在思考有朝一日他要将溥仪遗著《我的前半生》搬上银幕的打算。可是那时因为“四人帮”刚刚被打倒不久,拍溥仪的未能实现。到了年,形势则非常有利于李翰祥去实现他的夙愿。李翰祥认为封建皇帝好比,皇上死后一般称之为“龙寝”。晚清十几位皇帝殁后,他们的灵枢大多都埋葬在距北京不远的马兰峪清东陵里。那里是燕山的余脉,群峦嵯峨,万木森然。一座座金碧辉煌的飨殿与坚固的方城宝顶里,深葬着数十位皇帝、皇后与嫔妃。可是,唯独溥仪这个末代皇帝在死后,他的遗体被火化了!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奇迹。
北京西郊八宝山,那里有溥仪的一盒骨灰,后来,经征得溥仪遗孀李淑贤的首肯,已将末代皇帝的骨灰移葬清西陵去了。李翰祥记得:年6月5日,李翰祥为了尽早实现他开拍《火龙》的梦,曾经亲自找到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的一幢高层建筑。在一间两室一厅的单元房里,李翰祥终于亲自面见了溥仪的遗孀李淑贤。李翰祥想请李淑贤支持自己开拍**《火龙》的。
李翰祥在西直门访问李淑贤之前,已有意大利想象影业公司准备将《我的前半生》搬上银幕,取名为《末代皇帝》。另一家美国**公司准备以爱新觉罗·溥仪为题材拍摄彩色历史片《中国的故事》,执导者便是曾经导演过著名影片《根》的人。李翰祥是在争拍溥仪的不利条件下,走进李淑贤房间的。出乎李翰祥意料之外的是,李淑贤并不受外国影业公司高额美元的诱惑,不但对李翰祥拍摄影片《火龙》毫无任何疑义,而且她还正式委托李翰祥导演,作为已故爱新觉罗·溥仪及李淑贤女士本人的所有著作、资料的出版、再版、翻译及改编一切海外权益的代理。李淑贤的信任与诚恳的委托,感动了感情丰富的香港导演李翰祥,这就是从北京回到香港以后,马上进入《火龙》剧本的创作与筹措资金的原动力。
李翰祥此次内地之行,还去了一次东北。去了辽宁省锦州市锦西县沙河营大队苏家屯的故里。李翰祥的另一个收获是在东北会见了爱新觉罗·溥仪的嫔妃、“福贵人”李玉琴。这次访问使他对已故的溥仪有了比资料以外更丰富的感性了解。李翰祥决计在《火龙》影片中将末代皇帝拍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特个性的历史人物。
李翰祥已经选定香港演员梁家辉做他未来影片《火龙》中的主角——溥仪皇帝。李淑贤一角李翰祥在心中已经选定了两人,一位是在《垂帘听政》中扮慈禧的刘晓庆,另一位是“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潘虹。但是,究竟请哪一位当他《火龙》中李淑贤的扮演者,此时李翰祥尚难确定。此外,剧中尚有溥仪的婉容和福贵人李玉琴两位角色,李翰祥在反复思考以后,决定请他的两位女儿李殿朗与李殿馨来分别扮演。李翰祥希望《火龙》能是继《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后的又一部清宫片。
李翰祥年春天所构思的“大都花城”旅游名胜地的设想,是他在北京昌平县境内搭设“圆明园”旧址后的思想飞跃。因为他在拍完《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两片后,曾一度滋生一种“息导”之念。那么,如果李翰祥不再执导**以后去做些什么?于是他很自然地会产生这种开发旅游区,兴建仿古街的构想。
可是,李翰祥终究是一位对艺术赤诚的**导演。尽管在北京顺义县兴建“大都花城”的梦想因为种种因素未能成真,但他所热心痴情的**《火龙》却如期地在内地开拍了!
在《火龙》的**剧本改编完成以后,李翰祥导演为了面见有“悲剧之星”美誉的峨嵋**制片厂女演员潘虹,他曾经由北京飞一次成都。当然,在此之前,李翰祥也是先在银幕上与潘虹谋面了。那是在北影厂的放映室里,李翰祥见到潘虹在长春**制片厂拍摄的两部彩色故事片,一是周予执导的《杜十娘》,二是孙羽导演的《人到中年》。李翰祥对潘虹在《人到中年》里所饰演的女医生陆文婷,当然十分欣赏,因为在他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已经在内部传出潘虹将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消息。李翰祥颇感到惊奇与欣悦的却是,潘虹所主演的古装片《杜十娘》。这是一个尽知的老故事,而且李翰祥在香港从影数十年间,已经多次看过香港、台湾以此题材而拍摄的多种故事片,同时也观看过同名戏剧。可是,李翰祥看了潘虹所演的杜十娘却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大运河上杜十娘随李甲回乡的一场戏,李翰祥认为潘虹的表演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当她闻知李甲已将她转卖大盐商孙富时,灯灭。油灯复燃以后,巨大的银幕上只留有潘虹那双呆然若失的大眸子,李翰祥是多年拍片的导演,平生拍过多少演员的眼部特写,他已无法记得清楚。可是潘虹那双震惊的大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愫,其感染人的魅力则是少见的。
李翰祥很喜欢《杜十娘》这部影片,他欣赏大运河所特有的风光和女歌星为杜十娘在河舟中所配唱的动人歌曲。潘虹所扮演的杜十娘成为了一个罕见的、活脱脱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在李翰祥的脑海中打下了烙印。所以他对潘虹的评价是:“潘虹的表演极富内涵!未来的李淑贤也应该是一位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物,潘虹演这个人物看来是非她莫属了!……”
在酷热的成都古城里,李翰祥终于见到了银幕之外的“百花”、“金鸡”双奖的获得者——“悲剧之星”潘虹。出现在李翰祥面前的潘虹,文静而娴雅,根本没有那种李翰祥所担心的大明星的架子。她穿着一条蓝色的牛仔裤,白色的上衣。消瘦白皙的面庞,一双大大的眼睛十分醒目。潘虹毕竟是潘虹,她的与从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她那不戴金灿灿的首饰,不施粉黛,以本来的天生丽质来面对人世间的一切,更主要的是潘虹的深沉,这种深沉的女性气质则恰好是李翰祥导演在《火龙》一片中所需要的。因为李淑贤——溥仪皇帝的遗孀,应该具有一种与潘虹很相近的深沉性格。所以,李翰祥亲自将他执笔写成的历史影片《火龙》的文学剧本交到了潘虹的手中。
潘虹的片约甚多。但是她还是用最快的速度将李翰祥的剧本《火龙》仔细看过。她无疑从心底里喜欢《火龙》,喜欢剧中人物李淑贤,因为再次见面的时候,李翰祥最先从潘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里得到了潘虹将与他合作《火龙》的肯定答复。
“很难免,凡是和我合作的演员,最初时都会有一种心理压力的!”李翰祥善于窥探演员的内心世界。他对潘虹所说的这番话,其真实的含意在于,从香港来内地拍**的李翰祥,会继续沿用他在香港和台北的习惯,即:演员必须在拍摄的当日清早得到当日所拍镜头的最后分镜头剧本,这是大部分内地演员所完全不能习惯的。此外的含意是,他李翰祥一旦正式开拍一部**,决不像某些导演那样拖、磨、等、靠,有时一天时间也很难拍下一个镜头。李翰祥急性子,他所讲究的是雷厉风行,有时一个工作日他甚至可以拍摄四五十个镜头。这种快节奏的拍摄风格是一般初次与李翰祥合作的内地演员所无法适应的。这是李翰祥的担心,他在与新合作者接触的时候,往往喜欢先将丑话说在前头。李翰祥对潘虹这样有影响的著名演员更该如此。
“李导演,请放心。”潘虹的心头确有一种隐隐的精神压力,但是她却又不肯承认这种压力。那是因为她对李翰祥所提示的话,理解成另一回事。心性坚韧的潘虹,自然并不惧怕香港导演的快节奏工作方法,她从内心里甚至很喜欢这种颇有效率的摄制特点。潘虹所理解的压力,来自于一些影界人的传说。早在潘虹结识李翰祥之前,她就耳闻李翰祥无论在香港片厂还是在台湾片厂,都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因此有人将李翰祥比成日本的大导演黑泽明。还有人说,李翰祥在香港、台湾培养一大批著名的演员,如甄珍、汪青、秦汉、汪铃、林青霞、林黛等等。同时也提携并培养了一些著名的**编导,如宋存寿、胡金铨、朱牧等等。譬如李翰祥对宋存寿的关切、支持就在港台传为美谈:宋存寿准备拍摄**《破晓时分》时,因为是初次执导,连**的分镜头剧本也是李翰祥为他写好,又扶植他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开拍的。可是,也有另一些人李翰祥对其是严厉有余的。60年代李翰祥在台湾主持“国联”的时候,有一位编剧很想拜李翰祥为师,但是李翰祥却因为对此人不了解而将其拒于门外。那人却有一股坚韧的上进心,为学成本事并不怕冷淡。他第一次将自己所写的习作送给李翰祥指教时,是心中惴惴,战战兢兢而来。不料李翰祥将那剧本只看到一半,便掷到门外,不肯再读。怎奈那位编剧是位百折不回的人,他将李翰祥丢到门外的剧本小心翼翼地拾起来。拿回家里又开了几个夜车,将剧本从头至尾又改写一番。第二次再去见李翰祥时,李翰祥终于被他的诚恳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不但亲自为他指出缺点,李翰祥还亲自为他加工修改。这部影片拍成后,那位编剧也成了名。从此他与李翰祥结成了莫逆之交。这些有关李翰祥早年的故事虽然大多带有深深的褒意,可是对刚与李翰祥接触的潘虹来说,也难免有些隐隐的怯意。但是,潘虹是位外柔内刚的杰出演员,他对李翰祥的回答是:“《火龙》的剧本我看过后兴趣甚浓。我认为作为一个演员,碰到好剧本、好角色的时候总是很开心的事。请李导演不必担心,我决不会因为您的名气大而产生心理的压力!……”
不久,李翰祥的《火龙》在北京开拍了。李翰祥再一次地出现在璀璨辉煌的紫禁城中。他的**摄像镜头,再一次地对准了那些明清两代留下来的绚丽瑰宝,对准了他心目中的神——龙——溥仪!前一次他所拍的是晚清最狠毒的皇太后,此次李翰祥将根据溥仪的遗著《我的前半生》和李淑贤女士所著的《他的后半生》,来拍出溥仪的完整一生!这是李翰祥多年的一个梦想啊!从神到普通公民的末代皇帝,将在李翰祥的未来**中成为一条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火龙”。
当李翰祥的美梦成真,1985年春天《火龙》拍竣的时候,国内外及港台的**期刊纷纷报道《火龙》的成功。其中有一家期刊这样评价:“李翰祥对潘虹扮演的溥仪夫人李淑贤、梁家辉扮演的溥仪十分满意。他认为他们在外形上和气质上都非常‘神似’,对他们的扮相和表演颇具信心。李翰祥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敢说自己是清史专家,但是我会比一个外国人,一个意大利人或其他国家的人,更能了解和熟悉我们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会把《火龙》拍好。’……”